痈的诊疗方案.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痈的诊疗方案

痈 痈是指发生于体表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在中医文献中痈有“内痈”、“外痈”之分,本节只叙述外痈。其特点是局部光软无头,红肿疼痛(少数初起皮色不能变),结块范围、多在6~9cm左右,发病迅速,易肿、易脓、易溃、易敛,或伴有恶寒、发热、口渴等全身症状,一般不会损伤筋骨,也不易造成内陷。相当于西医的皮肤浅表脓肿、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等。 一般痈发无定处,随处可生,因发病部位不同,名称繁多,但其病因病机、证治基本相同,不再赘述。而生于颈部的颈痈,生于腋下的腋痈,生于肘部的肘痈,生于胯腹部的胯腹痈,生于委中穴的委中毒,生于脐部的脐痈,除具有一般痈的共性外,又各有特点。其他如囊痈、子痈、肛痈、乳痈等在病因、证治及转归等方面与上述痈不同,故分别叙述。 病因病机: 外感六淫邪毒,或皮肤受外来伤害感染毒邪,或过食膏梁厚味,聚湿生浊,邪毒湿浊留,阻肌肤,郁结不散,可使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壅遏,化火成毒而成痈肿。 诊断: 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体表的任何部位。 初起在患处皮肉之间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表皮掀红,少数病例初起皮色不变,到酿脓时才转为红色,灼热疼痛。轻者无全身症状:重者可伴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等。 成脓约在发病后7天左右,即使体质较差,气血虚弱不易托毒外出成脓者,亦不超过2周。局部肿势逐渐高突。疼痛加剧,痛如鸡啄。 若按之中软有波动感者,为脓已成熟,多伴有发热持续不退等全身症状。 溃后脓出多稠厚、色黄白;若为外伤血肿化脓,则可夹杂赤紫色血块;若疮日过小或袋脓可致脓流不畅,影响愈合;若气血虚者则脓水稀薄,疮面新肉难牛。不易收口。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可增高。 鉴别诊断: 1、脂瘤染毒 患处平时已有结块,与表皮粘连,但基底部推之可动,其中心皮肤常可见粗大黑色毛孔,挤之有粉刺样物溢出,且有臭味。染毒后红肿较限局,化脓约在10天左右脓出夹有粉渣样物,愈合较为缓慢,全身症状较轻。 2、有头疽 多发于项背部肌肉丰富处。初起有一粟米样疮头,而后肿势逐渐扩大,形成多个脓头,红肿范围往往超过9~12cm,溃后如蜂窝状,全身症状明显,病程较长。 3、发 在皮肤疏松部位突然红肿蔓延成片,灼热疼痛,红肿以中心明显,四周较淡,边界不清,范围较痈大,3~5日皮肤湿烂,随即腐溃、色黑,或中软而不溃,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治疗 治疗宜清热解毒、和营消肿,并结合发病部位辩证用药。外治按一般阳证疮疡治疗。 辩证论治 内治 火毒凝结证 证侯:局部突然肿胀,光软无头,迅速结块,皮肤掀红,少数病例皮色不变,到酿脓时才转为红色,灼热疼痛。日后逐渐扩大,变成高肿发硬;重者可伴有恶寒发热、头痛、泛恶、口渴、舌苔黄腻、脉弦滑或洪数等症状。 治法:清热解毒,行淤活血。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发于上部,加牛蒡子、野菊花;发于中部,加龙胆草、黄芩、山栀;发于下部,加苍术、黄柏、牛膝。 热胜肉腐证 证侯:红热明显,肿势高突,疼痛剧烈,痛如鸡啄,溃后脓出则肿痛消退。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和营清热、透脓托毒。 方药:仙方活命饮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气血两虚证 证侯:脓水稀薄,疮面新肉不生,色淡红而不鲜或暗红,愈合缓慢。伴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少。舌质淡胖,苔少,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托毒生肌。 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外治 初起用金黄膏或金黄散,以冷开水或醋等调成糊状外敷。热盛者,可用玉露散外敷,或太乙膏外敷,掺药均可用红灵丹或阳毒内消散。 成脓宜切开排脓,以得脓为度。 溃后先用药线蘸八二丹插入疮口,3~5日后改用九一丹,外盖金黄膏或玉露膏。待肿势消退十之八九时,改用红油膏盖贴。脓腐已尽,见出透明浅色粘液者,宜生肌收敛,改用生肌散、太乙膏或生肌白玉膏或生肌玉红膏盖贴。 有袋脓者,可先用垫棉法加压包扎,如无效可扩创引流。 2.其他疗法 参见“颜面部疔疮”。 【预防及调护】 经常保持局部皮肤清洁。 平素少食辛辣之物及肥甘厚腻之品,患病时忌食烟酒及辛辣、鱼腥发物。 有全身症状者宜静卧休息,并减少患部活动。 疣 疣是一种发生于皮肤浅表的良性赘生物。因其皮损形态及发病部位不同而名称各异,如发于手背、手指、投票等处者,称千日疮、疣目、枯筋箭或瘊子;发于颜面、手背、前臂等处者,称扁瘊;发于胸背部有脐窝的赘疣,称鼠乳;发于足跖部者,称跖疣;发于颈周围及眼脸部位,呈细软丝状突起者,称丝状疣或线瘊。本病西医亦称疣,一般-分为寻常疣、扁平疣、传染性软疣、掌踝疣和丝状疣等。尖锐湿疣归人性传播疾病内讨论。 【病因病机】 多由风热毒邪搏于肌肤而生;或怒动肝火,肝旺血燥,筋气不荣,肌肤不润所致。跖疣多由局部气血凝滞而成,外伤、摩擦常为其诱因。正如《外科正宗》所说:“枯筋箭乃忧郁伤肝,肝无荣养,以至筋气外发。” 【诊断】 疣目

文档评论(0)

aicen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