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与总结 杨继文 1、微生物学概述 微生物的概念 微生物、病原微生物、条件致病性微生物 微生物的分类与细菌的分类(重点) 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 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有害) 医学微生物学的基本内容(重点) 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 总论与各论(三性与三法) 微生物学发展简史 属于非细胞型生物的是 A、衣原体 B、支原体 C、立克次体 D、螺旋体 E、噬菌体 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细菌 B、真菌 C、放线菌 D、支原体 E、衣原体 2、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计量细菌大小的单位通常是 A、m B、cm C、mm D、μm E、nm 关于细菌说法错误的是 A、单细胞 B、有细胞壁 C、无完整细胞器 D、有核膜、核仁 E、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青霉素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机制是 A、损伤细胞膜 B、损伤DNA C、切断聚糖骨架 D、破坏五肽交联桥与四肽侧链连接 E、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 G-菌细胞壁特有成分是 A、肽聚糖 B、五肽交联桥 C、磷壁酸 D、蛋白质 E、脂多糖 具有抗吞噬作用的结构是 A、核糖体 B、荚膜 C、鞭毛 D、菌毛 E、芽胞 3、细菌的生理 细菌的生长繁殖(重点) 营养物质(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温度、PH、气体 二分裂、每20分钟繁殖一代、生长曲线 细菌的人工培养 培养基、生长现象 菌落、菌苔、纯培养 细菌的代谢产物及意义 分解代谢与生化反应 合成代谢的产物(重点) 哪项不是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 A、充足的营养 B、合适的酸碱度 C、合适的温度 D、必需的气体 E、充足的光线 病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 A、4℃ B、15℃ C、25℃ D、28℃ E、37℃ 研究细菌的最佳时期是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退期 E、死亡的细菌 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 A、维生素 B、细菌素 C、抗生素 D、抗毒素 E、色素 细菌代谢产物中与致病无关的是 A、内毒素 B、外毒素 C、侵袭性酶 D、热原质 E、细菌素 4、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细菌的分布 自然界(土壤、水、空气)、人体(体表、腔道) 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 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重点) 消毒灭菌(重点) 防腐、消毒、灭菌、无菌操作 常用物理杀菌法(干热、湿热、辐射、滤过) 常用化学杀菌法(消毒剂) 生物安全(1~4级) 正常人体内无菌的部位是 A、眼结膜 B、口腔 C、胃 D、气管 E、血液 灭菌的概念是 A、物体上无活菌存在 B、抑制微生物生长 C、杀死物体上的病原微生物 D、杀死物体上的所有微生物(含芽胞) E、防止微生物进入机体或物体 紫外线杀菌的机制是 A、凝固菌体蛋白 B、干扰酶系统 C、破坏细菌DNA D、破坏细胞壁 E、损伤细胞膜 不耐热血清制品的除菌选用 A、高压蒸汽灭菌法 B、巴氏消毒法 C、紫外线照射杀菌 D、电离辐射法 E、滤过法 乙醇消毒的最佳浓度是 A、10% B、50% C、75% D、95% E、99% 5、细菌的遗传与变异 细菌的变异现象 形态结构、耐药性、毒力、菌落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染色体、质粒、转位因子、噬菌体 细菌变异的发生机制 基因突变 基因转移与重组(重点难点) 转化(受体菌直接摄取游离的其他细菌遗传物质) 接合(受体菌通过性菌毛获取其他细菌遗传物质) 转导(受体菌通过噬菌体获取其他细菌遗传物质) 溶原性转换(受体菌整合噬菌体的DNA) 细菌变异的实际应用 L型细菌属于 A、形态结构变异 B、毒力变异 C、耐药性变异 D、菌落变异 E、不可逆变异 哪项不属于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A、细菌染色体 B、细菌核糖体 C、质粒 D、转位因子 E、噬菌体 被称为致育因子的质粒是 A、R质粒(耐药性) B、F质粒(性菌毛) C、Col质粒(大肠菌素) D、Vi质粒(毒力) E、PET32质粒(基因工程) R因子最常见的转移方式是 A、转化 B、接合 C、转导 D、溶原性转换 E、融合 局限性转导转移的基因是 A、供体菌R质粒上的基因 B、供体菌F质粒上的基因 C、供体菌染色体上随机的一段基因 D、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一段基因 E、噬菌体基因 6、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的致病性 细菌的毒力 侵袭力:黏附素、荚膜、侵袭性物质 毒素:外毒素、内毒素(重点) 侵入数量与侵入途径 机体的抗菌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感染的类型 外源性、内源性、社会、医院、显性、隐形、带菌 显性感染:急性、慢性、局部、全身 全身感染: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重点) 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是 A、荚膜 B、菌毛 C、芽胞 D、透明质酸酶 E、血浆凝固酶 病原菌致病性的构成因素是 A、毒力、侵入数量、侵入途径 B、毒素、侵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