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清朝法制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扼杀.docVIP

论述清朝法制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扼杀.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述清朝法制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扼杀 课程论文(设计) 课程名称:中国法制史文论题目:论述清朝法制对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扼杀前言1.资本主义萌发 2.清政府的禁海令对资本经济控制 3.清政府限制海外贸易 4.清朝的海外贸易制度影响了中国社会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正文 前言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但是它在中国封建历史舞台有着难以形容的一页。清朝入关以来,在清朝前期,康熙大帝,励精图治,大胆改革,雍正帝效仿继续推行。从而到了乾隆帝达到了清王朝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历史上辉煌的“康乾盛世”。但是清政府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颁发了许多扼制资本经济的发展。清朝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我国当时同样处于资本主义的萌芽阶段,但 是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以及一系列的法律法规, 导致我国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得到合适的土壤,最终导致国力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江南个别部门,没有深入到农村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有促进作用,但未促成中国社的转型中国中央君主集权根深蒂固,皇帝直接掌控全国土地与人口 明清两代,尽管在租佃关系和雇佣关系上的封建束缚有了松弛,农业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却极稀微。据我们看,主要是在某些经济作物中、在新垦区以及在富裕棚民中,有了一些雇工经营。力农致富的人家曾不断涌出,但他们也不断地转化为新的地主和旧式富农。这种旧式富农以至佃富农,我看恐怕还不能算是资本主义,或者只是小业主经济中国的禁海政策始于明朝,由于政治需要,从朱元璋起,除允许部分国家或部族通过“朝贡”方式进行贸易外,其他私人海外贸易一律禁止。直至明末,这种禁阻私人从事海外贸易的政策时张时弛,但却始终不曾撤销。清朝始建,由于明末郑成功等人雄踞海上,进行反清复明斗争,清朝无力海上制胜,于是承继明朝法令,进一步申严海禁,以封锁沿海水陆交通联系来遏制郑成功等的反清力量。限制民众出海迁移成为清朝总政策的重要部分,从顺治四年七月开始,清政府颁布《广东平定恩诏》,明确规定“广东近海,凡系飘洋私船照旧严禁,”以对“其海寇则严禁接济,设法提防” (顺治六年六月,福建巡抚张学圣:《为恭陈闽省近日情形事本》,载于《郑档》,第116页。)禁海令先在广东实行。清政府因担心汉人出洋日多会危及统治,并认为南洋各国历来是“海贼之渊薮”,“数千人聚集海上,不可不加意防范”,(《清圣祖实录》卷270,第16页。)于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又颁布南洋禁海令,规定内地商船不准到南洋吕宋(今菲律宾)和噶喇吧(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等处贸易,南洋华侨必须回国,澳门夷船不得载华人出洋。同时加强海路限令,严令沿海炮台拦截前往船只,水师各营巡查,禁止民人私出外境。禁航令颁布后,东南沿海民生凋敝。福建士绅蓝鼎元道,“闽粤人稠地狭,田园不足耕,望洋谋生十居五六。……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人足。游手无赖,亦为欲富所驱,尽入番岛,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日蹙。……沿海居民,富者贫,穷者困。”(蓝鼎元:《鹿州初集》卷三,论南洋事宜书,《鹿州全集》,厦门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直到雍正初年,福建、广东等省才陆续开禁,但清廷同时下谕称,贸易外洋者多系不安本分之人,嗣后外出应定期限,免除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日众。若逾期不回者,是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之后不许再回内地。 与禁海政策相一致,清朝亦长期限制海外贸易,并对外国人严加防范。尤在乾隆期间,由于担心“民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惧怕外国人支持汉人反抗清朝的活动,因而清政府一再严申“华夷之别”,乾隆二十二年(1757)又正式发布谕令,仅限广州一口通商,所有外国船只仅在广州停泊、交易,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鸦片战争之前。 禁海令是清政府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社会基础和封建专制日益加强的反映,它通过一种自我封闭和摧残,最终成为了闭关锁国。统治者从以农为本的思路出发,对工商业充满了恐惧,亦很少考虑沿海居民出海贸易的需求。清朝正值世界贸易迅猛发展时期,而禁海令则严重隔阻了中外之间的商品、文化交流,以及国内工商业的正常发展。它构筑了人们彼此并中外隔绝的一道堤墙,严重破坏了沿海经济,也造成了民众长期生活在一种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状态中,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埋下了许多悲惨的祸根,其教训是极为深刻的。 3. 清朝统治者严格限制海外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曾今只允许开放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在广州设立十三行,广州的行商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依靠政府给予的特权,垄断了广州整个对外贸易,形成了一个“公行”贸易制度从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限制了猖獗的海上走私以及海盗行为 对沿海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致使中国与世界隔绝,严重的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发展使得中国和世界脱轨,慢慢的落后于世界。文化上,经济上,科学上无法和世界接轨,各种先进技术思

文档评论(0)

eorihgvj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