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文版人际反应指针量表
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 IRI-C
(高宁荣 12级心理学基地班 20122905044)
1 理论背景
共情(empathy)又译作“同情”、“共感”、“同感”、“同理心”、“神入”、“感情移入”等等。共情来自于德文术语“Einfuhlung”。“Empathy” 实际上是E.G. Titchener对“Einfuhlung”的英文翻译,而T.Lipps是将共情应用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两人在关于共情的观点上存在异议。Lipps 认为共情是因为共情对象富有表现力,从而迫使 (impute)共情者感受到注视共情对象时所发生的体验;外在物体或人将活动强加给了共情者,在模仿中获得感受。Titchener 则认为共情是通过内在模拟形成心理意象的过程。他认为同感是对他人主观体验的共享,而共情是通过想象的感觉(ideal sensation)想象自己处于他人境遇的体验Lipps倾向于认为共情是对客体感受的被动和直觉 的反应,而Titchener则倾向于认为共情是个体主动、努力地进入另一个人的内在世界。所以两者早期就“共情”的争议则集中于共情的发生是主动还是被动,共情的过程是情感取向还是认知取向。
在后期的关于共情的研究中主要分为临床心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的两种道路,其中临床心理学家对于共情的研究往往是基于现象派哲学,故而并未有太多的争议;而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中则延续了Lipps与Titchener的争论——实验心理学家在共情的操作定义上就情感与认知何为本质展开了争论。
最早从认知观点出发来研究“共情”的学者是Kohler(1929),其认为共情的重点在于理解别人的情感,而不仅仅是与他人共享情感。Mead同样支持从认知的观点出发探究“共情”,他特别强调个体对他人的角色采择能力,认为这是了 解他人如何评论世界的方法:要想在高度社会化的世界里学会有效地生活,必须具备从他人的行为预测其进一步的反应、用预测的反应来修正自己行为的能力。Piaget则认为儿童起初不能区分自我经验和他人经验,而去中心化的能力,能使儿童放弃自我中心的个人观点,从而构成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Wispe强调了共情和同感来自两个不同的传统。认为被唤醒的关于他人有需要缓解的痛苦的意识是同感。他对共情的定义是能够区分自我和他人的个体无评判地理解他人积极或消极情感经验的努力。Hogan则编制了认知性共情量表,他认为共情是指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想法,在智力上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
在“共情”的情感取向的阵营中同样有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Stotland和他的同事或许是再次重申共情仅仅是情感术语的第一人。他把共情定义为“观察者察觉到他人正在或将要体验某种情感的一种情感反应”,尽管他认为情绪性共情和与准确性有关的认知过程会相互关联,但关注的主要是情绪反应。Hoffman将共情看作是更适合他人境遇而不是自己境遇的情感反应。Eisenberg则认为共情是源于对他人情感状态的理解、并与他 人当时体验到的或预期会有的感受相似的情感反应。 Barnett及其同事定义共情为与他人情感一致但不一定相同的替代的情感感受。Batson虽然也采用此定义,但认为典型的共情是他人指向的怜悯、柔情、同情、关心之类的情感 。
与其他的心理学问题的争论相似,争论的后期出现了多维取向的观点。Feshbach认为,共情包括两种认知成分和一种情感成份:认知成份是辨别命名他人情感状态的能力及采择他人观点的能力;情感成份是指情感反应能力。GladteinI 为共情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3方面:认知性共情指角色采择能力,是对他人想法和情感的理解能力; 情感性共情是对他人无意识的感受;而行为性共情则是言语或非言语的共情体验的沟通形式。Davis将共情宽泛地定义为和个体对于他人经验的反应有关的一系列结构。这些结构包括个人和情境两方面的前提因素、发生在观察者身上的过程,以及基于这些过程的情感性结果和非情感性结果。这个定义因此包括在共情标题下的各种现象。本文中所介绍的量表则是其所编订的多维共情量表的中文版的修订。
Davis所编制的测量共情的量表包括四个因子,从共情的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考察,四个因子分别为观点采择(Perspective Taking, PT)、个人痛苦(Empthy Concern, EC)、想象力(Fantasy, FS)、共情性关心(Personal Distress, PD)。台湾的学者詹氏试用该量表在华人人群中做了信效度的测试,将原量表的28个项目修订为22个项目,形成中文版的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C)。安徽学者的张凤凤等人则采用台湾版的IRI-C对正常人和精神分裂患者样本进行测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343+建筑测量(2013年7月)精要.doc
- 3000t篦冷机液压系统使用、操作说明书精要.doc
- 4008短号码接入服务合同精要.doc
- 5000m3碱储液罐施工方案精要.doc
- 8342邮政储汇业务员中级试卷正文及答案模拟3精要.doc
- 11111湖北省宜昌市2016届高三1月调研考试理科综合试题(Word版)精要.doc
- 15121事故档案和管理台帐精要.doc
- 20159校本研修教师手册精要.doc
- 32015年机关科室绩效指标(个性指标)精要.doc
- 100107工作面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精要.doc
- 《专题2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练习卷精要.doc
- ISO9241-11具有可视化显示终端的办公室工作中的人体工程学精要.doc
- 《准则》《条例》知识测试试卷及答案精要.doc
- 《自律准则》和《处分条例》考试题精要.doc
- IT部岗位说明书精要.doc
- 【1标段】白玉县昌曲河阿察乡昌托村防洪堤工程施组精要.doc
- JAVA编码规范精要.doc
- 【3年高考】(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第30讲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精要.doc
- 【2015高考数学(广东专用,理)一轮题库:第8章第8讲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二)精要.doc
- 【2016届走向高考】高三数学一轮(人教B版)阶段性测试题8(平面解析几何)精要.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