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专题 控制测量 * 6.1 基本概念 一、目 的 目的或作用:1.提供控制基础和起算基准;2.抑制误差累积;3.便于工程数据管理等。 实质:测定具有较高精度的平面坐标和高程的点位 表现:建立控制点和由控制点依据特定关系所构成的控制网 二、分 类 平面控制测量 ====国家平面控制测量:一、二、三、四等 ====测图与测设平面控制:一、二、三、四等、五等(等外,一级与二级)导线或小三角 高程控制测量 ====国家高程控制测量:一、二、三、四等 ====测图与测设高程控制:一、二、三、四等与等外水准,三角高程测量 三、一 般 原 则 由整体到局部 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设) 逐级控制,逐级加密 国家和行业测量规范 四、实施步骤 技术设计 选点 造标埋石 四、实施步骤 技术设计 选点 造标埋石 观测 数据处理——平差 成果验收与上交 成果应用 6.2 国家控制网的建立 A) 平面控制:国家三角网 B) 高程控制:国家水准网 C) 三维控制网:国家GPS控制网等 一、国家三角网的布设原则 国家三角网:用三角测量方法建立的国家平面控制网 1 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以高精度而稀疏的一等三角锁,尽可能沿经纬线方向纵横交叉地迅速布满全国,形成统一的骨干大地控制网,然后在一等锁环内逐级(或同时)布设二、三、四等三角网。 在此基础上,可布设一、二级小三角或一、二、三级导线作为区域控制(或局部控制网)。 2 要有足够的精度 3 要有足够的密度 4 应有统一的规格 二、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方案 1 一等三角锁 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主要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提供资料。 尽可能没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锁,且交叉构成网状图形。 平均边长:20-25km 1 一等三角锁 国家大地控制网的骨干,主要作用是控制二等以下各级三角测量,并为研究地球形状和大小提供资料。 尽可能没经纬线方向布设成纵横锁,且交叉构成网状图形。 平均边长:20-25km 2 二等三角锁、网 国家三角网的全面基础,同时又是地形测图的基本控制。 方案一:先在一等锁环内沿经纬线纵横交叉的二等基本锁,再在其控制下布设平均边长约为13km的二等补充网。 方案二:以连续三角网的形式布设在一等锁环内,四周与一等锁衔接。(新方案) 平均边长:13km(10-18) 全国需布设6万个 3 三、四等三角网 加密控制网,满足测图和工程建设的需要,采用插网或插点方法布设,也可以越级布网。 三等网平均边长:8km 四等网平均边长:2-6km 三、国家三角锁、网的布设规格与精度要求 1:40000 ±9.0 ±2.5 2-6 四等网 1:80000 ±7.0 ±1.8 8 三等网 1:150000 ±3.5 ±1.0 13 二等网 1:150000 ±2.5 ±0.7 20-25 一等网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三角形最大闭合差″ 测角中误差(″) 平均边长 (km) 等级 四、国家精密导线网 一等精密导线网: 二等精密导线网: 三、四等精密导线 五、国家高程控制网—水准网 国家水准网:按国家水准测量规范的技术要求建立起来的高程控制网。 作用:全国范围内施测各种比例尺地形图的高程控制基础,以及一些科学研究如地壳垂直形变规律、各海洋平均海水面的高度变化,以及其他有关地质和地貌的研究等。 由高级到低级,从整体到局部:分成四个等级,逐级控制,逐级加密 一等水准网:骨干,环线长1000-1500km 二等水准网:基础,环线长500-750km 精密水准测量 三、四等水准网:为地形测图和工程建设服务。 精密水准测量:一等水准网,二等水准网 基本规定: 前后视距差应小于1m,累积差应小于3m; 相邻测站上,奇站按“后前前后”观测,偶站按“前后后前”观测 同一测段的水准路线上测站数目应为偶数; 每一测段都要往、返测 一测段的往返测应在不同气象条件下进行 精密水准测量:一等水准网,二等水准网 ≤4 K1/2 ≤2 K1/2 往返测高差不符值/mm ≤ 3.0 ≤ 1.5 视距累积差 ≤50 ≤60 ≤35 视距/m ≤0.7 ≤ 0.5 ≤ 1.0 S1 S05 二 ≤0.5 ≤0.3 ≤ 0.5 S05 一 基辅分划读数差/mm 基辅分划读数差/mm 前后视距差 仪器类型 等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意大利cemb(赛博)er60动平衡仪中文操作手册.pdf VIP
- 粮油供货保障方案.docx VIP
- 负压引流器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3版.pdf VIP
-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黑布林版渔夫和他的灵魂中文译文.docx VIP
- Oasis montaj7.5 操作手册-Oasis montaj Mapping and Processing软件平台.pdf VIP
-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基础第2版杨沿平第七章滚动轴承配合1课件教学.ppt VIP
-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pdf VIP
-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常规.pptx
- 2020年牛津译林版7A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2-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VIP
-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基础第2版杨沿平第八章键与花键连接1课件教学.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