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件8.ppt
4.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发展不均衡 ①分布:集中于沿海地区 ②行业: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1929年前后近代工业的总产值仅占全国工农业总 产值的4.87% 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二 90年代初,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细面粉200石。京城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船时虽 “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到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3、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受双重压迫 材料三 共同探究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有: 1、发展不均衡 ①集中于沿海地区 ②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2、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3、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压迫 民族工业兴起的影响: 新生产技术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谭嗣同就义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两个新(新的生产方式;新气息) 课堂小结: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时间 地点 途径 (2条) 著名企业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时间 原因 (3个) 著名 企业家 特点 给中国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 * 《大染坊》是一部反映民族企业自强不息的电视剧。通过陈寿亭这样一个来自底层社会的民族工业家,在实现强国梦的奋斗历程,抒写了中国民族工业在二十世纪初发展的历程,透视了一代人强国梦的诞生与破灭。 《大染坊》简介 总以为泪水早已擦干 心中的滋味却又苦又咸 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 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 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 这一场锦绣年华欲说无言 早知道这命运由天注定 我是否还要走万水千山 也许白发已无法遮盖 我还要把等待留在身边 也许爱恨终将离散 我要把感动留在人间 课程目标: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兴 起 : 19C,70S 压制萎缩 : 国统后期 短暂发展 : 抗战前夕 短暂春天 : 一战期间 初步发展 :19C末20S初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探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兴起的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1、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经济特点: ①经济模式: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为主导. ③ ②土地所有制 画面: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 对比中西方近代历史,我们的头脑中不由地浮现出这样的画面——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战前 2、战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原因 内因: 外因: 战前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主要) 一、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战前 2、战后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原因 内因: 外因: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主要) (2)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a.标志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耕与织的分离) 1845年,清朝的一个奏折中,这样诉说厦门开埠后的情形: “该夷除贩运洋货外,兼运洋布洋棉,其物冲积于厦口,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空。由是江浙之棉花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不能壅滞出口。 这则材料反应了当时中国经济发生什么变化? 读材料思考 外国列强大量商品涌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小农经济日益与市场联系起来,“耕”与“织”分离 。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一 年份 进口额英镑 1872-1874 188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