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二第3课)摘要.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二第3课)摘要.doc

必修二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课标解读和考情分析 考纲要求:1.商业的发展。2.古代的土地制度。3.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课标提示: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2.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古代商业的发展属于课标、考纲规定的重点内容,近几年高考主要考查古代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发展的原因以及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启示。 夯实基础 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发展历程 1.宋以前:发展曲折 (1)商周: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商人”) (2)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高, 控制局面被打破(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3)秦汉以来:统治者推行 政策,商业受时间地点限制,发展艰难。 (4)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大运河开通。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起来;出现 、 。 2.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1)两宋时期: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2)元代:交通发达, 成为国际性大都市。 3.明清时期:城镇商业繁荣 表现: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进入市场成为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繁荣;地域性的商人群体“ ”出现(徽商、晋商)。 【当场消化1】(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是(  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多定期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市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材料 长安市有九,各方;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东,凡四里为一市。《三辅黄图》卷(王莽)遂于长安及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市长皆为五均司市师(主管五均的官。除负责征收工商税外,还负责掌握市场物价)。《汉书·食货志》据材料回答汉代商业发展的状况商业发展特点 (1)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2)抑商政策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商业发展历程艰难曲折。 (3)受制于农 (4)政府对商业的控制逐渐减弱。 (5)城市的经济职能逐步增强明清时期对外贸易由盛转衰。 (  )洛阳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长安城设立有多个商业区洛阳城商业繁荣,商铺林立长安城商业受到严重打压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 (1)从城市功能看:唐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其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 (2)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宽如宋代打破坊市界限且出现晓市、夜市。 (3)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规模巨大的商贸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 (4)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 唐朝: 在外贸港口广州设立 (专管对外贸易) 两宋:同几十个国家贸易, 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 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朝:郑和下西洋,中国对外贸易达到顶峰,但主要体现在“ ”上。此后逐渐衰落。 清朝:实行 和 政策,对外贸易逐渐萎缩。表现在外贸开口少(广州十三行)、贸易量极少(仅占市场商品总量3%左右) 2.形式:朝贡贸易 (1)含义:通过 与赏赐完成交易 (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 (3)评价: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往往“ ”“倍偿其价”。 【当场消化3】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  )。 汉朝的丝绸之路 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的朝贡贸易 D.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2013·浙江卷] 唐文宗太和六年(832年),宰相王涯上奏:“商人乘马,前代所禁。近日得以恣其乘骑,雕鞍银镫,装饰焕烂,从以童骑,骋以康庄,此最为僭越。伏请切令禁断。” 以下对当时商人地位的判断,错误的是(  )经济地位优越政治地位低下遭受全社会的鄙视实际上没有自由民的平等地位[2013·四川卷] 下表是1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