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国民党采取了“持久消耗战略”方针,与中共持久战战略方针有相似之处,对争取抗战胜利有积极意义。 1937年8月上旬,国民政府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制定了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是“持久消耗”。持久消耗战略方针,即以空间换时间,积小胜为大胜。这是根据中日双方的军事实力,针对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制定的,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首先,它反映了国民党政府抗战的决心和信心,这与汪精卫集团的“战必亡”谬论根本不同,也区别于“速胜论”。其次,它反映了国民党政府注意到了广大民众对于抗战不可忽视的作用,认识到民众是长期消耗敌人的重要力量。 消极作用: 第一,国民党在抗战中实行片面抗战路线,不敢放手发动和依靠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未能有效地阻止日军的进攻。 国民政府为阻止日军进攻武汉,在花园口炸开黄河大堤 黄河决堤后一片汪洋,难民逃往他乡 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统计: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44个县中因此受灾,3911354人外逃,893303人死亡,经济损失10.9176亿元。 长沙大火玉石俱焚 1938年11月13日,国民党政府为实行焦土抗战而纵火烧毁长沙,全城基本被焚毁,烧毁房屋5万余间,烧死居民2万余人,财产损失无数 。 第二,特别是在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政策。掀动三次反共高潮,又有豫湘桂战役的失败。 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决定成立“防共委员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蒋介石还将抗战到底的含义解释为“恢复到卢沟桥事变以前的状态”。这标志着国民党由片面抗战逐步转变为消极抗战。 蒋介石在五届五中全会上讲话 叶挺 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1944年4月至1945年1月,日军发动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发起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遭到大溃败。图为逃难的群众。 2、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第一,率先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制定全面的全民族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指明了方向。 1932年4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布《对日战争宣言》,提出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求得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领导的抗日联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这是“东北抗日联军”在长达14年的殊死斗争中,涌现出的著名英烈:“抗联”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左上)1940年陷入重围后毅然自尽殉国;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左下)1942年血洒疆场;第三路军总指挥李兆麟(右上)战功卓著,1946年被暗害;女英雄赵一曼(右下)在日寇酷刑折磨下坚贞不屈,于1936年慷慨就义。 1937年8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洛川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制定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强调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成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中日双方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国我大国,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 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也将是最困难的时期,然而它是转变的枢纽。” 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1 000余人,击毁汽车100多辆,取得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37年10月,我八路军120师挺进晋西北后,于雁门关伏击日军,击毁敌汽车上百辆,取得辉煌战果。 图为挺进晋西北地区的八路军第120师领导人(自右至左)师长贺龙、参谋长周士弟、政治委员关向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在前线观察地形。 第二,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开辟和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对坚持抗战、争取胜利发挥了伟大的战略作用。 八路军刚开赴前线时,主要是直接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队作战。 夜袭阳明堡飞机场,一小时消灭敌机24架 1937年11月太原失陷后,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八路军在敌后实施战略展开,分兵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皖东 张云逸 苏南 陈毅 新四军 晋冀豫 冀鲁豫 刘伯承 129师 晋绥 贺龙 120师 八路军 晋察冀 林彪 115师 抗日根据地 领导人 部队名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 1935年12月毛泽东、彭德怀联名给杨虎城去信:“既达三秦,愿求同志。倘得阁下一军,联镳并进,则河山有幸……”并派汪锋到西安与杨虎城联系,确立了联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