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高级职称考点点评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高级职称考点点评
2014年中医针灸治疗的知识点很多,本文小张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更为详细的相关知识点,供广大考生参考复习:
一、胃脘痛的针灸治疗
【概述】
胃脘痛指胃脘部疼痛而言,其类型甚多。这里仅讨论急性发作,痛势剧烈的胃脘暴痛。现存最早的针灸典籍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已提及脘痛;《内经》记载的以针灸治疗的心痛病症中,不少属于本证。历代针灸文献中,胃脘痛是主要适应症之一,其中包括胃脘暴痛。
现代医学之急性胃炎、急性胃出血、溃疡穿孔等可参照本证辨治。
【病因病机】
胃脘暴痛,多因外感寒邪,邪犯胃腑,或过食生冷,寒积于中,致胃失通降,气机阻滞,致生疼痛;亦有气滞日久,瘀血内结,不通则痛,久痛伤胃络,则疼痛出血并现。
【辩证分型】
(一) 寒邪犯胃
胃脘疼痛,病势急暴,得温熨则减,口不渴、喜热饮,脉弦紧,苔白。
(二) 瘀血停滞
胃脘剧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而拒按,如伤及胃络,可见突然呕血或黑便,脉涩,舌质紫暗。
【治疗】
(一) 寒邪犯胃
1.治则:散寒止痛。
2. 处方;足三里、中脘、胃俞。
3. 方义:胃合足三里,是治胃腑病症之要穴,针此能消散阴寒,通降胃气;中脘胃之募穴,胃俞胃之背输,输募相合,温中州,理气机,止胃痛。
4. 治法:先在足三里穴区按压得敏感点后刺入,施以气至法导针感向上,如能入腹最佳,再重用泻法;中脘与胃俞平补平泻,针后以艾卷雀啄法灸此两穴。
5.古方辑录
《针经摘英集。治病直刺诀》:“治卒心病不可忍,刺任脉上脘一穴……针入八分,先补后泻之,其穴下针;令患人觉针下气行如衮鸡子入腹为度;次针气海二穴,足少明涌泉二穴……如不已,刺手厥阴包络经间使二穴……次针手少阳三焦经支沟二穴,次针足阳明经三里二穴”。
《神应经。心脾胃门》:“胃脘痛:太渊、鱼际、三里、两乳下(各一寸,各三十壮)、膈俞、胃俞、肾俞(随年壮)”。
(二) 瘀血停滞
1.治则:活血化瘀。
2. 处方:膈俞、内关、公孙。
3.方义:膈俞,血之会穴,最能活血理血;内关、公孙二穴为父母相配,内关通阴维而系胃,公孙络胃经而属于足太阴,且与“血海”冲脉相联。故三穴配合,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效。“如出现呕血、便血等症,亦可在本方基础上,参照”血证“一节加减治疗。
4. 治法:先针内关、公孙,均先泻后补,以泻为主;继针膈俞穴,平补平泻。
5. 古方辑录
《针灸资生经。第三》:“膈俞、治胃脘暴痛”。
《神灸经纶。卷三》:“胃脘痛:膈俞、脾俞、胃俞、内关、阳辅、商丘”。
二、黄疸的针灸治疗
【概述】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黄疸一般分阳黄、阴黄两类。阳黄病程短,病势急,属于急症,其中传变急速,病情更为凶险者,称为急黄。本节着重讨论阳黄。针灸治疗本证。始见于《针灸甲乙经。卷十一》:“黄疸刺脊中”,并据黄疸的不同症候,分列主治俞穴。《肘后备急方》提出割舌下血脉治疗“急黄”。古人对本证救治十分重视,孙思邈在列举各种针灸药物之法后,指出:“黄疸之为病,若不急救多致于处,所以具述古今汤药灸锃方法”(《千金翼方。卷十八》)。宋《太平圣惠方》用点烙法治疗三十六种黄疸,颇为独特。
现代医学中的黄疸与本证含义相当。故凡急性黄疸性肝炎、急性胆道疾患等均可按此辨治。
【病因病机】
黄疸主因是湿邪为患。多由于感受时邪,郁而不达,风去湿留;或因饮食失节,损伤脾胃,湿浊内生。阳黄者为湿蕴久而从热化,湿热交蒸,郁于肝胆,不得泄越,肝失疏泄,胆汁不能循常道,故侵淫肌肤而外显。若为疫毒所犯,起病更急,致胆汁泛滥,传变迅速,而损及多个脏器。
【辩证分型】
阳黄,症见目黄、身黄,其色鲜明,小便深黄,发热口渴,胁满腹胀,烦躁不安。脉象弦数,舌苔黄腻,舌质红绛。如为急黄,则见重度黄染,高热神昏,烦渴呕恶,苦黄燥而干等症。
【治疗】
1.治则:清热利湿,解毒退黄。
2. 处方:脾俞、阳陵泉、太冲、至阳;急黄加大椎、胆俞、涌泉。
3.方义:阳黄,乃脾胃湿热薰蒸所致,取背输穴脾俞,泻其湿热;肝胆被郁,功能失职,致遍身发黄,故选胆经之合阳陵泉、肝经之原太冲穴以疏泄肝胆,令胆汁得循常道。至阳位于督脉,是退黄之验穴。急黄势急病重,宜急取大椎穴清泻热毒,胆俞利胆退黄,涌泉穴引热下行、醒脑定神。
4. 治法:首先在阳陵泉穴区按压得敏感点,即予深刺施泻法,持续运针片刻;继刺脾俞,平补平泻,至阳、太冲亦用泻法。然后,均留针20分钟~30分钟。如为急黄,大椎、涌泉施凉泻法,涌泉亦可以三棱针点刺出血。胆俞深刺,平补平泻法,刺激宜强。
急黄,尚需配合其他中西医疗法。
5. 古方辑录
《备急千金要方。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11德育工作交流材料.doc
- 20141215-招商手册.doc
- 20141201一般认证企业标准-第二版.doc
- 2014227质量手册.doc
- 2014416-华腾御城-“宝贝驾到”亲子活动(影视办承办).doc
- 2014531212上机实验作业.doc
- 2014824高级烟草专卖管理员岗位技能-试卷正文.doc
- 20149成语故事.doc
- 2014~2015学年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设计题目(建电121~2电管121~2).doc
- 2014—2015学年高中三年级第二次统一考试数学文.doc
- 2014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路培训试题答案.doc
- 2014年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考前模拟试题一(带详细解答).doc
- 2014年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考前模拟试题四(带详细解答).doc
- 2014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真题解析.doc
- 2014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济法》真题及参考答案(全).doc
-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小题狂练.doc
-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提分卷.doc
-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精准试题.doc
-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备考习题.doc
-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高频考点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