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课 毁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VIP

【推荐】【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课 毁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推荐】【学案导学设计】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第1课 毁学案 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

第1课 原 毁   专题解说 论辩文是古代的一种论文文体。有“原……”、“……论”、“……辩”等文体形式。这种文体是作者对某种理论、主张、政治制度或社会习俗等,从根本上进行考察、探讨,辨是非,别真伪,表明看法、观点,澄清对错的文体。援事引例,引经据典,或论其事实,或批驳谬误,语言富有论辩力,逻辑性强,又颇具文采。如《原毁》、《过秦论》、《讳辩》等。论辩类文章是中国古代散文中最为发达的文体之一。先秦诸子散文开启了论辩文的端绪,汉代政论文中名篇迭出。到了唐宋时期,八大家贡献了许多词锋犀利、雄辩滔滔的论辩文,在思想表述和艺术技巧方面拓展了崭新的境界。由于唐宋八大家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他们的论辩文大多带有很强的文学性,无论在语言上还是在篇章结构上都堪称典范。他们对论辩文体中不同的体裁也作了探索。一般说来,“论”注重从正面树立一个观点,然后围绕它作逻辑严密的论证,“辩”则带有辩驳、辩说的意味。 学法指导 1.本专题均为古代论文中的论辩文,学习时要注意掌握论辩文的特征,抓住论的对象,把握辩的过程,明确作者观点。 2.学习本专题要注意牢固掌握基础文言实词、虚词,了解常见的文言现象。 3.本专题学习时,要尽量结合注释自己阅读理解,要注意加强诵读。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韩愈祖籍河北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因谥号“文”,又称“韩文公”。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3岁时,父母均去世,因此由兄嫂抚育长大。早年流离困顿,有读书达仕之志,20岁赴长安考进士,第三试未及第。25岁至35岁,先中进士,第三试“博学鸿词科”不成,曾赴汴州节度使董晋及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职,后回京任四门博士。36岁至49岁,任监察御史,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请求减免赋税,被贬为阳山县令。唐宪宗时为国子博士,后升迁至太子右庶子,但一直未能施展才学。50岁至57岁,先跟随裴度征讨吴元济,后升迁至刑部侍郎。819年,因力谏“迎佛骨”之事,被贬为潮州刺史。不久再次回朝,历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为“唐宋八大家”中政治上较有作为者。 韩愈还是一位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口语的提炼,创造出许多新的词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俱收并蓄”、“杂乱无章”、“同工异曲”、“蝇营狗苟”等。 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唐朝诗人杜牧把韩愈文与杜甫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宋代文豪苏轼则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1.唐宋古文运动 唐宋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叶及北宋时期以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同时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晚唐时期,古文运动趋于衰落,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北宋时期,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些文人,极力推崇韩、柳,又掀起一次新的古文运动,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人们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共称为“唐宋八大家”,把唐代和宋代的两次古文运动称为“唐宋古文运动”。 2.“五原” 这是韩愈所写的一组哲学散文,较集中地阐述了韩愈的思想观点。“五原”即《原道》、《原性》、《原毁》、《原人》、《原鬼》五篇。“原”,本义是水的本源,后引申为推求、推究事物的根源或追溯事物的由来。韩愈写“五原”之后,模仿者颇多。明朝思想家黄宗羲有《原君》、《原臣》、《原法》,清代叶燮有《原诗》,戴震有《原善》,曾国藩有《原才》等,以至“原”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更加尖锐。士族大地主同执政者勾结,互相利用,其子弟依靠门荫,仕途平步青云,而庶族地主知识分子,由于执政者的求全责备,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及第就官,也是“动而得谤”,屡遭打击排斥。“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正是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作《原毁》,希冀引起当权者的重视,抑制“毁谤”的滋生蔓延,以使国家可理。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之一。“原毁”中“原”的意思是探求、推究事物的根源,是专用以推论事理根源的一种文体。“毁”指的是诋毁、毁谤。“原毁”就是要探求在士大夫中间诽谤丛生的根源。韩愈把它归结为“怠”与“忌”,而“忌”是主要原因。 1.读准字音 (1)谤(bàn)     (2)有闻也(wèn) (3)几 (4)强者必说于言(yuè,同“悦”)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