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阳师范学院本科学生毕业论文
论郁达夫作品创作风格及其审美特质
作 者 陈 冰
系(院) 文 学 院
专 业 汉 语 言 文 学
年 级 2010级
学 号 100101012
指导教师 郑 鹏
日 期 2014年5月10日
作者诚信承诺书
郑重承诺: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安阳师范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作者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院长签名: 日期:
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安阳师范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论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及其审美特质这孤独之感,依我说来,便是艺术的酵素,或者竟可以说是艺术的本身人生万事,总得有个变换,方觉有趣;生之于死,喜之于悲,都是如此,推及天时,又何尝不然?无雨哪能见晴之可爱,没有夜也将看不出昼之光明。”
在外国文学中郁达夫推崇具有悲凉情绪的莎士比亚的作品,对俄罗斯小说家屠格涅夫感伤的抒情笔调也深深喜爱,还沉醉于有着颓废与感伤情调的英国诗人道森,偏爱王尔德的颓废和唯美主义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斯特恩的《感伤的旅程》。在中国古典诗歌里,他又钟情于哀婉凄清的李清照和情感真挚、心像凄迷的李商隐的诗篇;喜爱清代“山谷诗孙”薄命多才的黄仲则。写景时也常着眼于自然山水的颓废荒凉,吟咏衰草夕阳,欣赏落叶残花,喜欢独自一人徘徊于荒山僻壤,诵古诗洒清泪,他之所以喜爱自然风景的衰败荒凉,是为能更好的抒发忧郁的情绪。他认为悲哀之词易工,于是他有意识地描写人的悲哀和不幸,对于作品中的人物,不但不给其涂一点亮色,而且把一些暗处衬托得更加悲哀。非常明显的就是“零余者”形象的塑造。他想要通过病态的人物来揭露生活的丑恶, 从畸形的心灵中寻求情感价值, 在性格变异中探索人性的尊严。作品的情调偏于低沉,泛滥着颓糜的情感和失意心情的诉述, 显现出特有的感伤美、病态美。
而他为何这般地容易伤感,这不仅仅是因为受到外国颓废主义和唯美主义的世纪末情绪和中国古典士大夫文人审美情趣、文艺传统的影响,而且与他自己的身世经历以及五四时代中国的社会现实也密不可分。从郁达夫的自传《悲剧的出生》得知,他出生在风雨如磐的黑暗时代,三岁丧父,母亲瘦弱的肩膀支撑全家,又因不善经营致使家庭陷入困顿之中。对于作者本身来说“悲剧的出生”造成了他的创伤性体验的同时,无疑他的整个性格和精神特质也受到了重要的影响。“儿时的记忆……我所经验到的最初的感觉,便是饥饿;对于饥饿的恐怖,到现在还紧逼着我。”[3]那种从物质供给到精神生活层面上的匮乏, 使得“很悲凉很寂寞”的心情笼罩在郁达夫孤独的童年里。郁达夫年少时期待着与亲人朋友同聚并寻找新生活的梦也成为他青春期的深刻印记,“我梦见有一只揩擦得很洁净的船,船上面张着了一面很大很饱满的白帆, 我和祖母母亲翠花阿千等都在船上,吃着东西,唱着戏,顺流下去,到了一处不相识的地方。”[4]可不幸的是,这简单美好的梦想因为“小英雄阿千”在大水中被淹死的事实而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少年时代的梦和对青春的向往就这样幻灭了。处于青春期的郁达夫在书塾和学堂的初期求学,也经历了性格的叛逆与时代的动荡,尤其是后者,开始在郁达夫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种子,“到了我十三岁的那一年冬天,所谓种族,所谓革命,所谓国家等等的概念,到这时候,才隐约地在我脑里生了一点儿根。”[5]此外,初恋爱情的受挫更加深化了郁达夫年少的孤独和悲哀,家道的中落造就了郁达夫忧愁抑郁的心性,更重要的是,发生在郁达夫身上的创伤体验却又同时被抛置于一个新旧更迭的时代,使得他对时代的动荡、国家的衰落和民生的疾苦体验保有高度的敏感的同时,尤其对人心和人性的隐幽体悟得特别深刻。
20世纪的中国社会正处在一个风云变幻、激烈动荡的时代。身处其中的郁达夫必然会受到时代的影响,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做出自己的选择,就构成了郁达夫个体生命的独特性。郁达夫在文学史上与众不同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