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寺考古:技术实证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陶寺考古:技术实证解析.doc

陶寺考古:技术的实证解析 【摘要】:襄汾陶寺是黄河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一处重要遗址。其位于汾河下游临汾盆地东部塔尔山山前丘陵地带,整个遗址背山面水,地势较高,水源充足,且在古代气候湿润,植被繁茂,黄土易于挖穴构屋,冬暖夏凉,十分利于原始先人定居生活,是理想的聚居之地。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通过考古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这里发现了王级大墓、面积达280万平方米的史前古城、具有天文观象功能的大型夯土台基、具有柱网结构的宫殿台基等重要遗迹。此外,还发现早期铜器、彩绘陶器、玉钺、玉璧、玉璜、玉兽面等具有礼器性质的玉器,彩绘漆木器、石磬等重要遗物。这些遗迹与遗物的发现,结合文献记载等,学界一般将其与唐尧部族相联系,陶寺遗址很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尧都平阳”本文以技术史研究为目的,通过陶寺遗址考古发掘、陶寺遗址石制品调查、中条山矿冶遗址田野调查、吕梁山岢岚、宁武等地窑洞式居住址的考古发掘工作,新获取一批适合技术史研究的考古材料,包括石制品、夯土、居址白灰面、陶窑内窑汗以及烧流的陶片等,尤为重要的是,在陶寺遗址新获得一件铜制品——铜环,在中条山发现早于商代的采矿遗址并获得了一批早期采矿遗物——亚腰石锤、石阡等。在尽可能全面收集以往数据的基础上,用新的实验方法、新的实验仪器对新获取的考古材料进行实验室分析。通过这些实验,得到一批新的实验数据,再与以往的结论和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技术发展水平。在石器制造技术研究中,设计了一组模拟实验。根据以往的研究成果以及2008年陶寺遗址石制品调查的成果,先对当时人类可能采用的工具套以及操作链进行推测,再制造出相应的工具套,用这些工具按照推测的操作链在陶寺遗址采集的同类原料上进行模拟实验,详细记录了整个过程中石制品及副产品的变化,通过与考古遗址中发现的石制品进行对比分析,尝试对当时石器制作技术及生产模式进行复原研究。在制陶技术研究中,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对陶寺遗址采集的91块陶片进行化学元素成分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认为其制作各类陶器所用的塑性原料应是取自本地的红黏土。通过对已经发表陶器的痕迹分析,对当时陶器的成型工艺、修整工艺、装饰工艺等做了复原研究。通过对陶窑形制分析及窑内遗物烧成温度测试,还原了当时陶器的烧造环境。在治玉技术研究中,通过系列样本的科学分析,得知当时人随葬的玉、石器中仅有十分之一是透闪石真玉,来源可能是新疆等地,其他都是来自附近山中的大理石、蛇纹石之类的美石。通过对晋南地区陶寺、清凉寺、下靳三处墓地出土随葬玉石器表面痕迹的观察,推测当时的开料是以片切割为主,钻孔有实心钻与空心钻两种,而且玉器磨光之后极少使用其他装饰技法。在冶金技术研究中,通过对陶寺遗址出土四件铜器金属成分的分析,发现了史前最早的砷青铜合金。通过对齿轮形器及铜铃形态及痕迹的观察,结合夏县东下冯出土石范、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陶范的情况,对史前范铸工艺做了复原研究。在建筑技术研究中,通过对陶寺遗址出土各类建筑遗迹的分析,讨论了当时的建筑技术及建筑水平。陶寺先民对建筑史的贡献主要有白灰、石膏等建筑装饰材料的应用;水井的发明;陶板作为建材的使用;版筑技术应用于城墙、宫殿等大型夯土建筑当中。通过对当时石器、陶器、玉器、冶金及建筑技术的研究,总结出当时的几项重要的技术成就以及审曲面孰、利用则止的技术观。建立在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对当时社会的生产组织状况也做了一些探讨,分析由于掌握这些技术而给社会带来的种种变革,通过技术的发展情况来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并建立其因果关系的逻辑链条。通过对陶寺遗址古人技术发展状况的总结,分析出技术进步带来了深入的社会分工、贸易和产品交流的常态化,从而导致社会更加复杂化;技术进步使文字、天文历法、铜礼器、乐器、玉器等文明因素产生并推广,从而导致文明起源;技术进步使军队、城等国家机器和保卫设施产生,并产生了凌驾于一切的“王”,从而导致国家起源。【关键词】:陶寺遗址史前技术实证解析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K872 【目录】:摘要14-16ABSTRACT16-19绪论19-511陶寺遗址19-271.1自然地理环境19-221.2发现与研究22-251.3文化特征与年代25-272相关概念27-302.1陶寺考古27-282.2技术、工艺28-292.3实证、解析29-303研究现状30-463.1石器技术研究30-343.2制陶技术研究34-373.3治玉技术研究37-393.4冶金技术研究39-443.5建筑技术研究44-464研究方法46-494.1田野考古464.2模拟实验46-474.3实验室检测分析47-494.4现代工艺调查494.5软件应用495创新之处49-51第一章石器技术解析51-791.1原料采办52-591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