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巢式PCR Nested PCR 两套PCR引物 (巢式引物) 两轮PCR扩增 4、反向PCR 普通PCR只能扩增两端序列已知的基因片段, 反向PCR则可扩增中间一段序列已知,而两端序列未知的基因片段 5、锚定PCR 锚地PCR技术是 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6、RT-PCR 反转录RCR(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T-PCR) 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RT-PCR) 7、RACE技术 RACE:快速扩增cDNA末端(Rapid Amplification cDNA End)技术,获得全长cDNA的快速有效的方法。 RACE法就是通过向cDNA末端加尾,根据已知序列和加尾 设计引物扩增 获取cDNA末端未知序列的方法。 5‘ RACE 和 3RACE的原理不一样 Takara公司3 RACE和 5 RACE 试剂盒原理 3’RACE的局限性及注意事项 3’末端RACE相对容易,因为存在一个poly(A),而且降解常不是从3末端开始的。 局限性: 细菌和一些病毒的基因组的3’末端通常没有poly(A),这个方法就不适用; 而且在有一些RNA中,这个poly(A)也容易丢失 解决办法:可以通过poly(A)聚合酶在末端加A即可 RNA中加入RNA酶抑制剂,很有利于保持完整的RNA 5’RACE的局限性 通常,提取的RNA都会有些降解,而RNA的降解是从5’端开始的,所以用5’末端磷酸化的RT-primer去拉的时候,5’末端往往不全,而且随着RNA链的增长,比如几Kb以上的,就更不能保证该引物能将5’末端拉全。 Takara公司的5’RACE新方法 8、实时荧光定量 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 普通PCR技术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定性:凝胶电泳的方法 定量:通过放射性核素掺入标记后的光密度扫描进行分析 对象:PCR扩增的终产物 普通PCR技术的局限性:无法获得某一转基因动、植物转基因的拷贝数 或者 某一特定基因在特定组织中的表达量 Real-time Q-PCR 简言之,利用荧光信号检测整个PCR扩增过程,获得在线描述PCR过程的动力学曲线 特点:可以对DNA模板进行定量分析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可靠性更强、 能实现多重反应、自动化程度高、无污染性、 具实时性和准确性等特点。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是一种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RT-Q PCR 的应用 mRNA表达的研究,DNA拷贝数的检测,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的测定,病原体的检测,肿瘤诊断,基因突变、多态性及表达的研究,遗传疾病的诊断 RT-Q PCR 存在的问题 在标准曲线定量中,各实验室需要一个统一的标准品; 实验成本较高,荧光素种类以及检测光源的局限性,限制了它的应用能力; 研究mRNA时,受到不同RNA样本存在不同的逆转录(RT)效率的限制; 相对定量的前提:假设内源控制物不受实验条件的影响,内源控制物的选择也是实验结果可靠与否的关键; 不能监测扩增产物的大小(运用封闭检测技术); DNA序列测定 DNA测序技术的诞生和发展 1980年, Sanger和Gilbert 因建立DNA测序技术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Sanger是第2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 1977年,美国哈佛大学生化学家Walter Gilbert发明DNA化学降解法测序技术(Maxam 和Gilbert,1977) 1977年,英国剑桥医学研究会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Frederick Sanger 发明双脱氧链终止法DNA测序技术(Sanger和Coulson),迄今为止 DNA测序技术的诞生(第一代DNA测序技术) Sanger法:简便、快速,经过后续的不断改良,成为了迄今为止DNA测序的主流。 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费用更低、通量更高、速度更快。 第二代DNA测序技术 现有的技术平台主要包括:Roche/454 FLX、Illumina/Solexa Genome Analyzer 和 Applied Biosystems SOLID system。 三个技术平台各自的优点: 454 FLX的测序片段比较长,高质量的读长(read)能达到400bp; Solex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高清版)W-S-T 442-2024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docx VIP
- 不同公司橡胶助剂名称对照表橡Chemical Cross Reference.pdf VIP
- 世界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ppt VIP
- 连云港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库(2024版).docx VIP
- 2011全国电子设计大赛报告终极版(智能小车).doc VIP
- 神源(SYRUNS)SY5000P变频器使用说明书用户手册.pdf VIP
- Q/GDW_12218-2022_低压交流配网不停电作业技术导则_.pdf VIP
- 欧瑞(惠丰HFinverter)F1500-G变频器说明书.pdf
-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docx VIP
- 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考试题一.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