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固体分散技术 药物高度分散在载体中,药物分散形式:1.分子(固体溶液);2.无定型(共沉淀物);3.微晶(低共融物) 随着载体量的增加微晶→无定型→固体溶液) 特点: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度和AUC;控制药物释放速度 制备方法:溶剂法、熔融法、溶剂—熔融法、喷雾干燥、喷雾凝结(PEG)等 固体分散技术应注意的事项 1.可能存在问题:形成类型、稳定性及溶剂残留等 2.小试→大生产过程中: *载体类型选择及用量:PVP、PEG、EC等混合物; *制备工艺的选择:根据载体及药物性质; *加热温度及时间:大生产不同于小试,应有一定的保温时间; *干燥方法:真空减压常压,吸附后制粒干燥较佳; *老化:晶型的转化、结晶的长大→溶出度或释放度、AUC改变; *制粒时粘合剂溶剂的再溶解→析晶(大生产的制备时间一般小试) (五)制备工艺对药品质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湿法制粒压片工艺(溶剂、温度、多晶型、粒子硬度等),该工艺的大生产与小试工艺参数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粘合剂加入量、干燥温度和时间、药物表面迁移等) 1.投料量的提高(混合、包衣效率等) 2.机械类型(一般、高速压片等) 3.制备工艺(如:包衣设备、温度、喷雾量、喷雾速度、投料量等) 一般而言,连续式大生产的质量稳定性较小试好,但片剂的崩介度或溶出度(释放度)可能会降低,含量均匀性可能出现问题 药物+辅料 ↓↓粉碎(粒度、分布、比重、表面性质、电荷等)混合(过筛):容器形状、混合方式、混合时间(吸湿、风化、液体、低共熔、电荷) ↓↓加粘合剂(水或醇性):小试量大生产(75%);软材(搅拌):大生产较小试搅拌时间长,粘性大(注意控制时间及速度) ↓↓过筛(挤压式,金属及尼龙筛材料:目数相同但孔径不同,金属离子的影响等)湿制粒(大生产粒度较硬,细粉较多) ↓↓箱式、流化沸腾式(效率高、受热时间短)、微波(受热均匀、低温、灭菌)干燥(温度、时间) ↓↓过筛(比制粒大一级,降低细粉量,保证颗粒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整粒(孔径的选择、挤压力大小) ↓↓加润滑剂、崩介剂(粒子大小应注意,关系到其作用)压片(单冲与旋转式机械:压力、加压时间不同) 片剂大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 *设备(类型不同;同一类型不同机组;小试与大生产等) *操作条件(参数的波动及改变:如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加大喷雾速度和喷雾量,提高干燥温度等) *加大投料量(容器干燥空间的改变,效率下降,溶剂残留增加等) *新工艺(微波干燥灭菌、流化床干燥、制粒、包衣等)大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 *可溶性成分的表面迁移(箱式流化、微波)—→含量不均匀(颗粒内、颗粒间) *温度不均匀(下部上部,含水量及颗粒硬度不同等) *可溶性成分的结晶(晶型转化、结晶的成长等) 药物、辅料预处理(无菌、热原、色泽、含量和含水量测定;容器和溶剂处理等) ↓↓加溶剂、助溶或增溶剂(符合注射级要求、毒性、最低用量等)溶解(搅拌):容器、管道材质;溶解方式、时间、温度;原辅料加入顺序等) ↓↓加活性炭:脱色、除热原、助滤、吸附;用量和保温时间过滤(三级):滤器类型、材质、吸附性;过滤方式和速度;黏度和温度;回滤等) ↓↓中间体测定、空气净化(但孔径不同,金属离子的影响等)灌封(拉封):容器质量和洁净度;剂量、火焰调节;联动性和成品率等) ↓↓热压、微波、旋转式(效率高、时间短、防分层、破裂等)灭菌(温度、时间、放置位置、数量、安全性等) ↓↓检漏、清洗(趁热或减压色水喷淋;玻璃膨胀问题,防止漏检)灯检(设备、照度等,澄明度:微粒、色泽、外观等) ↓↓印字、包装(符合药包材要求,批号,说明书,得率等)成品抽检(无菌、热原、pH等质检项目;特殊毒性和降压物质等) 注射剂大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 *设备(材质、类型不同;管道流程的合理性;小试与大生产不同等) *操作条件(参数的波动及改变,如:升温、冷却速度和时间,搅拌速度和效率,提高干燥温度等) *环境条件(层流台→洁净室,大生产>小试等) *得率问题(预试<小试;正常生产≥小试) *成品质量(无菌、热原、微粒等项目大生产较好;pH等波动较大;一般情况大生产>小试) *漏检问题(应尽量避免) *批间、批内差异(原辅料和容器来源、批号;工艺参数波动等) 四、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 建立合理的溶出度测定条件 1.测定方法:专属性、灵敏度、准确性及有效性(与有关物质的分离度)等 2.溶出介质:水相(或模拟人体胃肠道);表面活性剂溶液(SLS1%);含有机溶剂(异丙醇、甘油、乙醇、丙二醇等,应慎用) 3.漏槽条件:大于3倍量药物溶出量(防止因溶解度问题造成的溶出速度下降,导致药物体内外不相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年广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地理试卷(一)课件.pptx VIP
- 广州洪德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pdf
- 广州市人民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文本+图纸).pdf VIP
- 关于烹饪的策划书3.pptx
- WALL·E《机器人总动员(2008)》完整中英文对照剧本.pdf VIP
- LDT 99.13-2008 建设工程劳动定额市政工程-维修养护工程.docx
- 实验报告之spss频数分析.docx VIP
- 新教科版科学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表格式,可打印).docx
- 2022年新改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新整理版).doc
- 某小区高楼变频恒压供水系统设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