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主题班会课.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语主题班会课

——502班主题班会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孔子是《论语》描述的中心 ,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此外,《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颜回的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皙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论语》中关于孝道的论述一共有15则,其中“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统帅孝道的内容和要求。父母在世时,按照规定的礼节来侍奉他们;父母死后,依照规定的礼节来安葬他们、祭祀他们。子女是不是遵守孝道,衡量的标准就是一个“礼”字。当然,根据时代的发展,“礼”的内涵也是与时俱进的。 孝道——几点见解 一、生,以何礼事之 二、死,以何礼事之 1、牢牢记住父母的生日年岁。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女应该为父母的健康长寿感到由衷的高兴,也应该为父母终将离开人世而忧惧。现实情况是,父母年年为自己的子女过生日,而子女记得父母生辰的往往很少。       2、尽可能多的帮父母劳动。 “有事,弟子服其劳。”、“事父母,能竭其力。” 在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残酷的当今社会,父母背负的压力是非常重的。不少子女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父母创造的幸福生活,宁愿自己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帮父母扫一次地盛一回饭。每每看到媒体报道某某教师为学生布置“为父母洗一次脚”这类“温馨的亲情作业”时,我总是为最基本的孝道日益远离我们的孩子而羞愧不已。 3、外出定要告知父母。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今天时代不同了,“父母在,不远游”的观点当然不合时宜,但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恪守孝道的子女纵然漂泊不定,也会利用书信、电话等等方式告诉父母自己的行踪状况,以慰他们的牵挂之心相思之情。 4、有所忧与有所不忧。 子曰:父母惟其疾之忧。 鲁国大夫仲孙无忌的儿子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只关心他们的疾病,其他方面则不要管得太多。此种辩证的思想,在今天极有现实意义。子女“忧”的是父母的疾病,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病痛,还包括心理上的愁苦;除此之外,就不应该“忧”了。可惜的是,那种横暴干涉父母财产分配的事,无端阻挠父母再娶再嫁的事,却时有所闻。 5、要奉养,更要敬重。 “有酒食,先生馔” 有好吃好喝的,要让父母享用,这当然是有孝心的表现,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孔子的学生言偃请教孝道时,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话真是入木三分!如果对父母缺乏关爱敬重之心,那与养狗养马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6、永远保持和颜悦色。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婉言劝止父母的错失,即使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父母的响应,也应该继续保持恭敬的态度,绝不怨愤。我想起一件事来,今年武汉楚才杯作文竞赛中,那3000余名把含辛茹苦的父母妖魔化的孩子们,他们所受到的爱的教育肯定是不完整的。当然,连孔子也认为,“色难”,对父母保持温婉的态度是最难以做到的。但是,正是因为难,更应该从小就培养这种意识和精神,慢慢的形成习惯,我们就不但可以温善地对待父母,也可以温善地对待他人和社会了。 孝道——几点见解 一、生,以何礼事之 二、死,以何礼事之 1、今人多说,生时对父母好是真好,死后怎么怎么样,那时做给他人看的。又说,只要在生时对父母好,死后也不必哭了。生死,看起来阴阳两隔,其实紧密相连。孔子曾说:“未知生,焉知死?”言下之意,既要知生,也要知死,知死甚至比知生更难。 2、尽心置办丧事。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母,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父母是生我养我之人,自是至亲。父母辞世,古人是很重视送终的。千里奔丧,一个“奔”

文档评论(0)

you93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