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讲 中国主要成矿域及其特征 Ⅲ.秦-祁-昆成矿域 Ⅳ.扬子成矿域 V.华南成矿域 第四节 秦一祁一昆成矿域 区域成矿背景 秦一祁一昆山系: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北大巴山和大别山组成。 多类型、多旋回的复杂造山带。 据程裕淇等(1994)指出,秦一祁一昆地区是由原始“秦昆洋”、古“秦祁洋”、古特提斯洋在不同时期、不同位置更叠演变的记录,也是塔里木、华北、扬子和羌塘一唐古拉4个陆块在不同时期相互作用和叠加的结果。 (一)地层 地层以各类碎屑岩占主导,其次为碳酸盐岩、火山岩及热水沉积岩类。不同时期沉积都具有活动型、稳定型、过渡型和海相、陆相和海陆交替相(D-T)共存的格局。火山岩多具有双峰式特点,古生物具有南、北区系混生的特征。 (二)岩浆岩 岩浆活动强烈并广泛分布。 花岗岩类出露最广,以S型花岗岩为主。 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约占2400 km,常与火山岩配套产出,岩石组合以碱性玄武岩系列为主,少量为钙碱性或拉斑玄武岩系列。 区内岩浆一构造环境包括裂谷(裂)、活动陆缘和碰撞带三种基本类型。 区内与岩浆活动有关的矿产主要有铬、镍、铁、铜、钼、钨、金、银及石棉等,其中不少为大型矿床。 (三)变质岩 区域中变质作用可归纳为5个变质期。 前长城纪(1800 Ma)以高温、低压区域热动力变质为主; 中、新元古代和加里东期,区域热动力变质和区域低温动力变质并存; 海西期、印支期以区域低温动力变质为主。 区内有多条蛇绿岩带,在大别山等地榴辉岩发育,有的含柯石英,也发现有金刚石,标志着该区曾处于超高压的特殊构造环境。 (四)区域构造演化和成矿作用阶段 1.前长城纪(1800 Ma)—结晶基底形成阶段 太古宙中分布较多的中基性火山岩可能是铜、金、银的初始矿源层。 2.长城纪至青白口纪(Pt2)—秦昆洋形成演化阶段 推测在南、北古陆间存在着“原始秦昆洋”,原始秦昆洋大体经历了以向北为主的三次消减活动,最后导致南北陆壳碰撞,形成秦昆结合带,原始秦昆洋不复存在,表现为分隔不同基底的断裂带、蛇绿岩带、榴辉岩带、蓝闪片岩带等。 在此阶段中,海相火山成矿作用明显,多处产有VMS型矿床。北秦岭区有宽坪群的铜、铅、锌矿床,南秦岭区碧口群、武当群中有重要的金、银、铜、铅、锌矿床。 3.震旦纪至志留纪—秦祁洋形成演化阶段 自古元古代以来的第二次开合事件,是祁连一北秦岭海槽张开~闭合和华北陆块与塔里木、柴达木、华南陆块群对接碰撞的古中国大陆形成期。北秦岭和祁连山区,加里东期火山活动发育,早寒武世一奥陶纪时细碧角斑岩系,伴有大量的黑矿型铜及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以白银厂矿田为代表。 北秦岭的东端桐柏一带海相火山热液型铜、锌、金、银矿发育(破山、银峒坡)。 南秦岭区(阳平关、白果园等)的寒武系、志留系黑色页岩建造中有磷、钒、钼、银(钻)矿床。 煎茶岭一带有与镁铁质一超镁铁质岩有关的镍、金矿床。 4.泥盆纪至中三叠世—古特提斯洋形成演化阶段 为古元古代以后的第三次分合事件,是特提斯洋演化一关闭和古中国大陆与滇、藏陆块(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对接,继而陆内汇聚,欧亚大陆形成时期。 受同生断裂系统控制,海底热水沉积矿床(相当SEDEX型)十分发育,形成著名的南秦岭铅一锌一铜一金一银矿带。 5.晚三叠世至第四纪—滨太平洋、新特提斯叠加改造阶段 晚三叠世以后,由于新特提斯洋壳向北俯冲,昆仑一西秦岭等年轻印支山系发生大规模的基底滑脱、推覆、逆掩和新生沉积物的继续变形。东部受库拉一太平洋板块的向亚洲大陆推挤,从而使已有复杂构造变形的东秦岭一大别陆内造山继续发展。郯一庐断裂带也以左旋走滑将扬子陆块东部边缘向北推移。以后又经过新生代陆内构造动力体制调整,形成今日雄伟绵亘的中央造山体系。 这个阶段中,中酸性岩浆侵入及陆相火山活动发育,形成岩浆一热液型金、银、汞、锑、砷、铅、锌成矿系统。 在不同地体对接带及附近的巨型剪切带中发育了改造型金成矿系统,如八卦庙、马鞍桥金矿等,双王一二台子金矿带则具有深源矿质及在蚀变角砾岩带中成矿的特征。 本区东部与中生代花岗岩类中小型岩体的钼、金、钨矿化比较发育,形成有一定规模的矿床。 (一)北秦岭银一金一铜一铁一铅一锌成矿带 该带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秦岭中央结合带之间。地层有元古宙的秦岭群、宽坪群和陇山群,不整合覆盖有石炭纪一二叠纪和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的陆相断陷沉积岩系。 中生代以来的陆内造山形成大小不等的构造岩片,由多层次韧性滑脱和逆冲推覆作用生成。不同时代的岩浆岩广泛分布。 桐柏地区二郎坪群中有大型层控型银一金矿床(破山、银洞坡)。 (二)南秦岭铅一锌一银一金一汞一铜成矿带 该带位于扬子陆块边缘带与北秦岭成矿带之间, 主要矿床有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