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公务员时事评论教程解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别让“碰瓷”成为“冷漠”的借口 6月16日,江苏南京83路公交司机徐连林驾车行驶至朝天宫站,停车上下客期间,看到路边趴着一个老太太没人扶,他帮着扶起来后,老太太却坐在公交车前,怎么都不起来。现场的乘客看不下去了,纷纷指责老太“碰瓷”,几位好心乘客陪同去派出所,证明了司机的清白。 “碰瓷”现象成为近来较热话题,甚至一些人竟把“碰瓷”当成了发家致富的“工作”,“碰瓷”可以说是道德摔倒的“代名词”。“不敢搀扶”已经成为社会道德的“潜规则”。现在,即使是好心人在遇到“扶不扶”的问题时也会犹豫,这是道德缺失还是人情冷漠? 网民套用一句股市名言说:做好事有风险,学雷锋须谨慎。一方面出现“不敢搀扶”现象,另一方面出现好心搀扶而吃官司或赔钱现象。这让好心人有些心寒,想扶又不敢扶,总是处在这种矛盾的心理。所以,现在再出现有人摔倒,几乎没有人敢第一时间搀扶起来,因为谁也不知道搀扶的后果是什么。面对众人的冷漠,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只能无奈接受。可是,“不敢搀扶”就是人们冷漠的借口吗?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难道就因为几个“碰瓷”就不复存在了吗?“不敢搀扶”不能成为人们“冷漠”的借口。 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传统的美德。“碰瓷”已让我们“躲不掉”,那么,解决“碰瓷”问题,已不能再等待,更不能“躲起来”。现在“做好事反受伤”的现象确实存在,特别是彭宇案的后遗症使大家作出了如此的推论。要公众把事情调查清楚再发言是不现实的,他们只能运用“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模式去思考判断问题。 公众是不缺乏正义感、道德感的,问题在于,社会要纠正“碰瓷”之类的丑恶现象,这就需要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弥补制度上的漏洞,让好心人受到保护,让无良人士受到应有的惩罚。舆论的谴责是不够的,弥补法律的不足势在必行,不能让好心人做好事没保障,不能让“碰瓷”成为“冷漠”的借口,社会需要道德的滋润,公众需要正义的存在。 “替考”成顽疾 治病要治根 6月17日央视报道,河南高考有人组织替考。组织者支付给“枪手”不菲的报酬,并自称已花钱打点好了监考各个环节。在暗访视频中,监考老师发现明显破绽却没有阻拦,“枪手”均顺利完成了替考。 替考现象的存在,不仅仅扰乱了正常的考场秩序,更是对社会公平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依法打击替考行为的同时,或许更应该追问的是,替考现象为何屡次曝光仍难以根除,到底该怎样才能堵住漏洞。 高考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力不言而喻,高考既检验学生十年寒窗的成果,同时也影响年轻人前途命运。高考以及与高考紧密相连的高等教育,给很多人提供了上升的渠道,有多少贫寒子弟通过这条路,验证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口号。每一个给高考舞弊留下的漏洞,每一个顺利走上考场的“枪手”,都意味着另外一个考生应当得到的教育机会被剥夺了。如果连最基本的高考公平都无法保证,就业公平等就无从谈起。正是出于对高考公信力的维护,相关部门对高考舞弊始终持严厉打击的态度。 不过,也正是因为重要性,高考成了违法犯罪分子的目标,甚至形成了专业的作案团伙。每一起被曝光的替考案件背后,都有一条隐蔽且完整的利益链条,这里面包括了“枪手”与考生及其家长,也有运作此事的“专业人员”,而考场的监考人员,甚至当地的教育、公安等职能部门,也或多或少牵扯其中。打击替考案件,不仅要依法惩处直接参与者,更要通过深入调查,追究整个利益链条中相关人员的责任。只有通过这样的手段,才能以儆效尤。 当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从此前的报道来看,替考事件屡有发生,而所谓的“操作”手段也多有相似之处。事实上,本次被曝光的组织替考的方式,除了替考者戴在手上的指纹膜略有新鲜感之外,与2007年央视报道的以及2010年《中国青年报》报道的替考事件如出一辙,都是提前找到监考领队,打通整个监考环节。这不得不让人心生疑问,为何相似的问题一再发生,相关的职能部门是如何组织考试的,对于考场秩序至关重要的监考人员,又是如何选拔安排的,这到底是技术上存在难以弥补的缺陷,还是管理上始终给“替考”留有空间?如果制度性的漏洞得不到弥补,对个案的打击再严格,也难从根本上杜绝类似的事件再次发生。 目前,河南省招办表示,该省在高考结束后已组织人员对考生进场照片信息、视频信息进行比对,并查实包括127名替考者在内的违规违纪考生165人。尚不清楚的是,此次媒体曝光的替考者是否在这127人之内,如果没有的话,当地又会拿出怎样的补救措施。 “舌尖上的安全”不能靠“眼不见为净” 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从未间断、从未杜绝,阵痛过后,时间的良药总是能让人们在“眼不见为净”的安慰中淡然处之,如此循环往复…… 近日,东莞“臭脚米粉”成为了坊间的热门话题,米粉厂内的实拍照令人触目惊心、难以直视。人们警惕的神经再次绷紧,一时间,各种米粉仿佛成了公敌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