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共混改性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3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7.2.2聚丙烯(PP)的共混改性 图2-84 共混物的断裂伸长率随UHMWPE含量变化的关系 (二)PP/PA共混 PA(聚酰胺)作为工程塑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磨性、白润滑性、耐磨蚀性和较好的成型加工性。 利用PA和PP进行共混改性,克服了两者固有的缺点,使材料获得更为优良的综合性能。 目前PP/PA的共混包括PP/PA6、PP/PA66、PP/PA6/SEBS(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等诸多共混体系。PP为非极性聚合物,与强极性的PA不具有热力学相容性,为获得满意的共混改性效果,必须改性或采用增容剂改善两种组分的相容性。 PP/PA体系所用的增容剂有:PP-g-MAH(聚丙烯接枝马来酸酐)、EPP-g-MAH、SEBS-g-MAH、离子交联聚合物。 2.7.2.2聚丙烯(PP)的共混改性 PP-g-MAH作为增容剂可以显著改善PP/PA的形态及力学性能,尤以48%的含量为佳。有研究表明PP/PA6/SEBS共混体系,少量的SEBS可使共混物的冲击韧性得到显著的改善,制得超韧共混物。 (三)PP/EPDM共混 EPDM 可以明显提高PP的冲击强度,其性能如图2-85 2.7.2.2聚丙烯(PP)的共混改性 图2-85 PP/EPDM共混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与EPDM用量的关系 1—PP1300/EPDM(23℃)  2—PP1300/EPDM(-20℃) 3—PP1847/EPDM(23℃)  4—PP1847/EPDM(-20℃) (四)PP/POE共混 采用EPDM,EVA和SBS等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对PP进行抗冲击改性效果不错,但热稳定性、刚性不理想。聚烯烃弹性体(POE) 对PP的增韧改性效果好。如表2-21。 2.7.2.2聚丙烯(PP)的共混改性 表2-21 POE对均聚PP的性能影响 可见熔体流动速率、屈服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弹性模量均随着增韧剂POE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而缺口冲击强度随着增韧剂POE含量的增加而提高,只有断裂伸长率未发生变化。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POE本身较小的内聚能和其长的侧已基在分子间起的连结、缓冲,减小银纹因受力发展成裂纹的综合结果。 均聚PP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点在POE含量为25%左右,同时不难看出,随着体系冲击强度的提高,共混材料的刚性也下降较显著。 2.7.2.2聚丙烯(PP)的共混改性 2.7.2.3聚乙烯(PE)的共混改性 聚乙烯(PE)塑料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能,而且价格低廉,目前正逐渐成为一个产品多样、生产量大、应用面宽的塑料品种。 它具有闭孔结构、热导率低、吸湿和透湿性小的特点,可用于建筑物、冷藏车等保温隔热材料;具有质轻、浮力大、收缩率小、耐海水侵蚀的特点,可制成求生飘浮制品;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能,可作为电讯电缆的绝缘层等。 但PE的高速加工性、耐应力龟裂性、抗冲击强度、耐热性、印刷性和黏结性质均不甚理想,常采用共混改性的方法来提高这些性能。 (一)HDPE/LLDPE 共混 LLDPE是乙烯与α-烯烃的共聚物,与 LDPE和HDPE比较,LLDPE具有更高的断裂韧性和冲击性能以及优异的耐环境应力开裂(ESCR)性能,用LLDPE改性HDPE, 性能提高。LLDPE的用量为30%时,共混物的E-SCR性能400h。纯HDPE和HDPE/LLDPE的断裂形态有很大不同。如图2-86。 2.7.2.3聚乙烯(PE)的共混改性 图2-86 HDPE及HDPE/LLDPE复合体系的TEM照片 HDPE HDPE/LLDPE 断口起伏较大 断口起伏较小 (二)PE/EVA共混 由于PE分子结构的高结晶性,使得它与其他材料的浸润性较差,机械性能等理想。 常用聚乙烯-乙酸乙烯酯(EVA)来提高PE的屈挠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 EVA能改进PE的弹性,使其永久变形小,还能显著提高PE片材的撕裂强度,降低其对缺口的敏感,为其后加工创造良好条件。 2.7.2.3聚乙烯(PE)的共混改性 引入EVA能够改善PE的弹性,提高复合体系的冲击强度。如图2-87。 图2-87 PE/EVA共混的冲击强度与EVA含量的关系曲线 2.7.2.3聚乙烯(PE)的共混改性 EVA含量为20%时最大,分别为26.2kJ/cm2和23.3kJ/cm2, (三) PE/PET共混 以PET改性PE的目的是为了提高PE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从而得到高性能化的PE。 PET层状趋势随体系的相容性增大而增强;但当增容剂含量超过一定值时,层状分散相态从中心处开始被破坏。低熔融温度、低剪切速率及高成型温度有利于分散相大尺寸的保持、径向形变的发生及层状分散结构的形成。 2.7.2.3聚乙烯(PE)的共混改性 2.7.2.4聚苯乙烯(PS)的共混改性 聚苯乙烯透明、成型性好、刚性好、

文档评论(0)

文档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