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药的采收.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中药的采收

第一章 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 中药鉴定学(Authentic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s):是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制定中药标准,寻找和扩大新药源的应用学科。 主要任务: 一、考证和整理中药品种 1.同物异名,同名异物。 2.古代典籍,记述粗略。 3.一药多源,易于混杂。 二、鉴定中药的真伪优劣 真:即正品,凡是国家药品标准所收载的品种均为正品。 伪:即伪品,凡是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品种以及非药品冒充或者以它种药材冒充正品的均为伪品。 优:是指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劣:是指不符合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各项指标的中药。 三、研究和制定中药质量标准 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 第二章 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 《诗经》(约公元前11-公元前6世纪)记载有采英(酸模),采卷耳(苍耳)等 《山海经》 《五十二病方》载药247种 《神农本草经》 365种 分上中下三品,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新修本草》 850种 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国家颁布的药典。 《本草纲目》 1892种 对药学贡献最大,是我国16世纪以前医药成就的大总结。 第三章 中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第一节 中药的采收 一、采收与品质的关系 二、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1.有效成分含量有显著的高峰期而药用部分产量变化不显著,则含量高峰期即为适宜采收期。 2.有效成分含量高峰期与药用部分产量高峰期不一致时,要考虑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即有效成分的总含量=单产×有效成分%含量,总量最大值时,即为适宜采收期。 3.对有多种因素影响质量的生药合理采收期的确定,需结合计算机处理实验结果。 三、一般采收原则 植物类: 1.根和根茎类 一般宜在植物生长停止,花叶萎谢的休眠期,或在春季发芽前(秋后春前)采收。 2.叶类和全草 应在植物生长最旺盛时,或在花蕾时或在花盛开而果实种子尚未成熟时采收。 3.皮类 树皮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根皮以秋季采收。 4.花类 一般在花刚开放时采收。花蕾期,分批采摘。 5.果实和种子 应在己成熟和将成熟时采收;少数用未成熟的果实,如枳实、青皮等。 6.菌、藻、孢粉类 动物类 因种类不同而异 1.昆虫类 必须掌握其孵化发育活动季节。 2.一般动物及虫类多在其活动期捕捉。 3.两栖动物如蛤士蟆,于秋末当其进入“冬眠期”时捕捉; 4.根据生长期捕捉。鹿茸须在清明后45-60天(5月中旬至7月上旬)锯取。 矿物类 大多结合开矿采掘。 三、采收方法 1. 采挖 根与根茎的生药 2. 收割 全草与花类生药 3. 采摘 果实、种子,部分花类 4. 击落 高大的木本或藤本植物的果实、种 子类生药 5. 剥皮 树皮和根皮类生药 第二节 中药的产地加工 一、产地加工的目的 加工的目的和要求: 目的:使药材达到干燥,符合商品规格,确保药材质量,也便于包装、运输和贮存。 要求:一般说来都应达到体形完整,含水分适度,色泽好,香气散失少,不变味,有效物质破坏少的要求,才能确保用药质量。 二、加工方法 1.拣、洗:将采收的新鲜药材除去泥沙杂质和非药用部分。 2.切片:适用于 ①植物大及不易干燥的药材。如土茯苓、大黄、木瓜。 ②药材干后坚硬,不易切制的,如鸡血藤。 3.蒸、煮、烫 a.含浆汁、淀粉或糖分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时,须先经蒸、煮或烫的处理,则易干燥。 b.杀死虫卵,不使其继续生长,保持药效,如桑螵蛸、五倍子等。 c.使一些酶类失去活力, 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 如黄芩。 d.药用的需要,如黄精、玉竹、女贞子等熟制后,能起滋润作用。 4.熏硫 使色泽洁白,防止霉烂,用硫黄重制,如山药、白芷、川贝母。 5.发汗 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 6.干燥 干燥的原则 干得快,干得透,而干炼燥的温度又不致破坏药材的有效成分,能保持原有的色泽。 干燥方法 ①阳(晒)干法 需注意: a.含挥发油的药材不宜采用此法, 以避免挥发油散失, 如薄荷、银花。 b.药材色泽和有效成分受日光照射后易变质者,不宜采用。如白芍、红花及一些有色花类药材。 c.在烈日下晒后易爆裂的药材,不宜采用。如郁金、厚朴。 d.药材响干后要凉透,才可以包装,否则将因内部温度高而发酵或因部分水分未散净而造成局部水分多,以致引起发霉现象。 ②阴干法 将药材放置或悬挂在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使水分自然散发。 ③烘干法 利用人工加温方法使药材干燥。可在通风良好的烘房或焙炕上进行。 ④远红外干燥技术 ⑤微波 干燥温度: 一般含苷类和含生物碱生药的干燥温度为50~60℃。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