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煤矿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范例(198页):.doc

(编)煤矿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范例(198页):.doc

  1. 1、本文档共1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煤矿紧急避险系统设计方案范例 说 明 书 二〇一二年二月 前 言 一、概述   ××煤矿位于××省××市××镇境内,分属××、××两市管辖,距××市约××千米,距离××市约××千米。地理坐标北纬××′××″~××′××″,东经××°××′××″~××°××′××″,西南部以××铁路保护煤柱线为界,浅部以煤层露头为界,北部与××煤矿相邻,东北部以F33断层为界。井田东西走向长6.5公里,南北倾斜宽1.5~5.7公里,面积16.11平方公里。 矿井由南京煤炭设计研究院设计,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年,2006年核定生产能力为220万吨/年。矿井于1996年5月1日井筒开工建设,矿井开拓方式为立井暗斜井联合开拓,一水平标高为-505m,二水平标高为-850m,三水平为-1030m。矿井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目前一水平已开采结束,矿井生产及开拓主要集中在-850m水平及-1030m水平。 全矿地质总储量22694.1万吨,其中能利用储量(A+B+C+D)14814.2万吨。在能利用储量中,工业储量(A+B+C)11406.2万吨。其中高级储量(A+B)6394.1万吨,占工业储量56.1%。远景储量(D级)3408.0万吨,可采储量5251.6万吨。本井田范围内可采,局部可采煤层共7层,分别为2上,3,6,10下,15上,16上,17层。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综合机械化采煤法及综采放顶煤采煤法。 ××煤矿井下存在发生冲击地压、水灾、火灾、瓦斯煤尘爆炸等灾害事故的可能性,对井下矿工生命安全造成潜在危害。为进一步提高煤矿安全防护和应急救援水平,确保在井下发生紧急情况下,为遇险人员安全避险提供生命保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以及《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煤安监司函办[2009]34号,《国家煤矿安监局办公室关于做好煤矿井下避难所(救生舱)建设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要求,结合××煤矿实际情况,受××煤矿委托,编制完成了《××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初步设计》。 二、设计依据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 2、《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试行),煤安监司函办[2009]34号; 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文件的通知; 4、《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管理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5号文件的通知; 5、《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建设完善基本规范(试行)》; 6、关于印发《××省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建设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鲁煤安管[2011]51号文; 7、《煤矿矿井井底车场硐室设计规范》(MTT5026-2009); 8、《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 9、《煤矿安全规程》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颁布,2010年1月21日实施; 10、《煤矿安全工程设计》; 11、《煤矿安全规程》2011版; 12、××煤矿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 三、设计指导思想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结合矿区安全生产实际情况,围绕煤矿井下可能出现矿井火灾、煤尘爆炸、瓦斯爆炸等灾变情况,使矿工在应急避难装置的掩护下成功避险或等待救援,保障职工生命安全。 2、根据矿井采掘期间实际及可能发生的灾变情况,合理建设紧急避险设施,合理设置避灾路线,科学编制应急预案。 3、紧急避险系统与煤矿原有监测监控、人员定位、压风自救、供水施救、通信联络等系统相互连接,在紧急避险系统安全防护功能基础上,依靠其他避险系统的支持,提升紧急避险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实现井下各避难所与井上指挥中心平台双向信号传输。 4、在符合相关要求,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节省工程投资。 5、因地制宜地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 6、尽量利用原有的巷道、不增加开拓费用。 7、避难所及各系统设备选型留有余地,能充分满足区域内避难人员数量的需求,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按规定留有一定的备用系数。   8、紧急避险设施的设置与矿井避灾路线相结合,紧急避险设施设置清晰、醒目的标识。紧急避险系统并随井下采掘系统的变化及时调整和补充完善,包括紧急避险设施、配套系统、避灾路线和应急预案等。 9、设计是按照矿方所提出的开采3号煤层时的基本情况做的,其他煤层暂未考虑。    第一章矿井基本情况 第一节 矿井概况及地质特征 一、矿井概况 ××井田即原××煤田之东北部××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6°50′12〃~116°54′00″,北纬35°33′12″~35°36′10″。西到京沪铁路保护煤柱线,东北部以×××矿为界,南隔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