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讲中医简史
远古时代 (公元前2200年)
原始的部落 在这时期,中国版图上已形成不同的部落,起初始祖居民穴居 野外,为生存必须与自然界斗争。在寻觅食物过程中,他们发现某些食物能缓和身体不适,但某些食物有毒性,能引致死亡。火的应用对 当时穴居部落起了重要的改变,熟食不但缩短消化食物的过程,而且火能御寒、照明、驱散山洞中的潮湿,改善居住的条件,自然也减少了疾病。当时人们利用热石取暖时,发现以石头烘烤
火的应用 巫医 不同的体表部位可以舒缓某些不适,另外亦发现利用骨针捶击特殊位置可舒缓某部位的痛楚。这些经验奠定了草药、针灸治疗的基础。
当时虽没有医生这种专职,但一些专长这方面技能的部族成员被尊称为巫,因为他们治疗时往往结合巫术。
黄帝与炎帝
相传这个时代有两位传奇人物,黄帝与炎帝(又名神农)。历史学家虽不能确定他们是否真正存在,但可以确定他们的年代大概是公元前2500-2700年。两人都被认为是中医药始祖之一,对中医药贡献良多。
神农像 这两位人物被认为是两本中医巨着的作者;《黄帝内经》及《神农本草经》,此着作现今仍为人们广泛应用。据历史学家估计此乃托古之作,在古时人们喜欢将受尊重的老师或重要人物指定为某着作的来源,其实他们并非真正的作者。
商代 (公元前1700-1100年)
有关商族商人民居住在中国境内的黄河盆地,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祖先之一。他们行医的方式非常原始,往往将迷信、传说及治疗经验结合应用。据当时出土的水牛及
甲骨文 乌龟甲骨文记载,已有数种疾病的描述和治疗方法,人们更以酒及热水作药物,利用针及青铜刀作手术用具。相传以汤液治病始自此期。
商人认为自己的存在与天地万物关系密切,大家所处的位置 是,天堂在头上,地球在脚下, 而人在两 者之间 。他们的
盖天说法 信念是 地球是扁平的,并由三块同心方块组合而成, 并以这个盖天说法来解释一切自然定律,而人与宇宙之间也因此而建立了很多联系。举例说,人类身体的皮肤被认定与地球的扁平特质相关;而五脏与五行的木、火、水、土和金相关;眼睛及耳朵与天上的太阳及月亮相关等。奠定了中医药理论体系基础。
周朝 (约公元前1100-221年)共分为四个时期:
* 西周 公元前1100 - 771年 * 东周 公元前770 - 256年 * 春秋时代 公元前770 - 476年 * 战国时代 公元前475 - 221年 儒学及道家思想周人于公元前1100年灭商而建立西周王朝,虽然沿用商代遗留的礼仪及制度,但人们开始反抗旧有的礼节及思想。在这段时 期,人们开始道德崩溃,封建诸侯之间时有战争,政治及社会极不安定。两位历史人物应时冒起,其一是始创儒学的孔夫子(公元前557 - 479年),他是社会改革者和导师,希望将动荡的时局回覆平静。与其同时代的还有老子(生于公元前590年),是道
家思想始创人。道家思想偏向于哲学方面,而儒学则讲求实际。这些思想至今仍影响中华文化,对中医的实践非常重要。宫廷医师周朝医药当比商代为进步,但皆集中在王宫,并已有制度。根据《周礼》的记载,东周时期已存在有系统的 孔子和老子 医疗组织,宫廷医师需接受不同的专科训练,例如疾医负责疾病治疗工作,属现代医学的内科,疡医负责治疗疮伤、皮肤病、骨折或其他创伤,食医负责王宫内饮食调配,相当于今日的营养师。另外还有负责动物治疗的医师,是中国首个法定的兽医。其时医术已开始分门别类。扁鹊扁鹊的行医手法是以四种中医检查步骤为基础,即观察病人舌、耳、鼻、眼、面、口及喉;听诊病人语气、咳嗽或其他身体异动;详细询问病人的发病过程;最后会替病人搭脉。他更相信疾病是由于体内阴阳失衡所造成。以此,扁鹊被喻为是妇科、儿科、眼科、精神科及耳鼻喉科的治疾圣手。
《黄帝内经》在战国时代,中国处于七国诸侯分割的情况。约于此时,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开始应用于疾病成因方面,更被发扬到作为学校教材并记载在文献中。阴阳学说一直未能确定是源自那里及什么时期。
《皇帝内经》
《内经》虽称是皇帝所写,其实是由数位作者经过长时间汇集而成的作品,它反映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由《素问》及《灵枢》两书合成,《素问》于春秋战国未期完成,而《灵枢》成书于公元2年,又在汉代(公元前206年至 公元25年)修改。《内经》是中国医学理论的基础,内容非常广泛,除了医学,亦阐述道德、哲学及宗教。其主题渗透、贯穿道家思想、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各方面。
道家思想、阴阳学说及五行学说是《内经》的主题思想 在1973-1974年,长沙马王堆墓穴出土了一批医学文献,属于公元前168年以前的文物,其中有一本叫《五十二病方》,详细记录了52种疾病及52种方剂,是中国最早的中药学参考文献。虽然如此,《内经》仍是最广泛参考的文献之一,现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