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想解放主题
1.(2015·福建莆田一模·28)(14分)从臣民到公民,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臣民观念是东方社会生活中独特的政治价值心理,也是遍及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政治观念。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强烈的封建等级严格固定了所有人的身份,臣民观念又束缚了所有人的思想,人们不能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不能做自己的主人,只需做一个安分的守法主体、一个顺从的义务主体即可,丧失了政治上的平等性和独立性。这样,整个社会安于这种政治思想模式,民众习惯成为顺民了。
——摘自程显芳《近代公民观念的产生及影响》
——摘自高寒《浅谈希腊神话中的人文精神》
——摘自杨才林《论民国时期的公民概念及其公民教育》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维新思想;思想解放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关系,根据材料一“它的形成源于政治,又成为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重要政治文化因素”可以总结出其与君主统治之间的关系;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臣民观念对政治专制、新经济因素的阻滞、思想僵化、科技滞后等方面考虑。
(2)第一小问态度,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一的“束缚”等可知中国对人性的压抑,材料二里强调“尊重人性”;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角度来回答,即中国是从君主专制,古希腊是从民主政治的角度来回答。
(3)第一小问内涵,内涵由材料三“公民者,自立者也,非立于人者也”可以看出自立,“至公民之负担国税,则权利义务之关系,固当如是,非捐得此名以为荣也”可以看出强调权利与义务,“人人有议政之权,人人有忧国之责,故命之曰公民”可以看出爱国及平等;第二小问差异,根据材料三“关于‘公民’的概念,中国古代并没有,完全是舶来品”,可以看出中西中西关于公民概念的产生途径上的差别为中国为引入、外力推动,欧美为自身孕育发展。
【答案】(1)关系:“臣民观念”既是君主统治的产物,又是维护和巩固君主统治的因素。(2分)
影响:强化君主专制,不利于政治民主化;僵化理学思想,阻挠新思想的破土而出;削弱开发新能源和科技创新的驱动力;阻碍商品经济和新经济因素的发育成长。(3分。任答3点即可)
(2)态度:压抑人性;尊重人性。(2分)
原因:古代中国的封建等级制度(君主专制);古希腊城邦的政治体制(民主政治)。(2分)
(3)内涵:独立性;权利、义务;平等、爱国。(3分)
差异:欧美:自身孕育、发展。中国:外力推动。(2分)
2.(2015·安徽蚌埠二模·37)(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剐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为心。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观历次进贡表文云:“凡本国人到中国贸易,均蒙大皇帝一体公平恩待”等语。窃喜贵国王深明大义,感激天恩,是以天朝柔远绥怀,倍加优礼,贸易之利垂二百年,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罗兹·墨菲《亚洲史》
——《对待传统文化的现实态度》
【考点】“海禁”政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主题
【解析】(1)第一小问心态,依据材料一中“我大皇帝抚绥中外,……贵国王……皆称恭顺,……均蒙大皇帝……恩待,……该国所由以富庶者,赖有此也。”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无处不在的天朝上国意识;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基础、对外政策、历史关系的影响等角度概括即可。
(2)依据材料二中“……完全拒绝它(传统文化),……原因……存在于中国传统的腐朽之中,这个传统曾经一度光荣且成就辉煌,但现在已经可悲地无能而道德沦丧”等信息判读出是指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结合所学从经济、阶级、政治、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综合归纳。
(3)此种设问,首先要亮出对材料的观点,历史评价应该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对人物和事件的认识应一分为二,这要在观点中旗帜鲜明地明确;然后应结合近代西欧思想发展的史实,分别从革除传统文化弊端和利用传统文化积极之处两个角度展开论述,之后将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发展也按照上述两个角度分开论述;论述过程中,既要防止只罗列史实没有评论,也要防止只有抽象的评论而缺少甚至没有任何史实的情况发生。
【答案】(1)心态:盲目自大或天朝上国理念。(4分)
原因:自然经济长期占主导;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中国悠久传统文化长期领先世界。(6分)
(2)成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维护民主共和;北洋军阀政府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试图复辟帝制;思想文化领域的尊孔复古逆流;新文化运动兴起。(8分)
(3)答题示例:评述:分层次给分
层次一:作者认为社会发展应摆脱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