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三历史(岳麓版)总复习阶段性测试题9
阶段性测试题九 (必修二 第一单元 评估测试)
本卷分为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11·徐州)《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生产( )
A.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B.是典型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C.每年都有土地兼并现象出现
D.铁器牛耕技术得到广泛推广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技术。“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是强调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2.(2012·潍坊)《经》记载:“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 )
A.由西域传入
B.属水力灌溉工具
C.在东汉时普遍使用
D.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据材料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经》中的记载为曲辕犁,这一农具最早出现于江南地区。
3.(2012·台州)下列思想与古代农耕经济不相适应的是( )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B.“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
C.“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D.“估客无住着,有利身则行。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
【答案】 D
【解析】 农耕经济的典型特点是自给自足,具有封闭保守性,A、B、C三项皆是其反映,D项则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情况,所以排除A、B、C三项选D项。
4.(2012·茂名)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解读错误的是( )
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A、B、C各项都是自然经济的特点;自给自足虽然是自然经济的特点,但这仅仅说明生产经营形态落后,并不代表古代农民生活自然悠闲,实际上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民衣能裹体,食能果腹就不错,故选D项。
5.(2012·龙岩一中)《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 )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
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获取信息:丈夫耕、妇人织可使天下不饥不寒。这体现了男耕女织的重要性,故选B项。
6.(2012·延吉)与成语“背井离乡”、“井井有条”、“井然有序”等相关的制度是( )
A.井田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 A
【解析】 上述成语侧重的是土地及其布局,井田制是土地制度,它形似井字,条理有序,与材料吻合,所以选A项。
7.(2012·浙江六校联考)元代官修的《农桑辑要》记载:“苎麻本南方之物,木棉亦西域所产。近岁以来,苎麻艺于河南,木棉种于陕右,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二方之民,深荷其利。”王桢《农书》亦记载:木棉“其种本南海诸国所产,后福建诸县皆有,近江东、陕右亦多种,滋茂繁盛,与本土无异。”下列对以上两则材料的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两则材料关于“木棉”产地的说法相互矛盾,均无史料价值
B.《农书》关于“木棉”产地及传播路径的说法比《农桑辑要》合理
C.材料说明棉花在宋元时从南北两个不同路径传入中原是有可能的
D.前者指的是“苎麻”,后者说的是“木棉”,两则材料并不矛盾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棉花虽名称不同,但都有关于向内地传播的记载,作为两部名著的记载还是有一定可信度的,但不存在谁比谁更合理。只是说明各传播路径不同,所以选C项。
8.(2012·福州)某历史读物写道:“明代引进玉米甘薯,……崇祯年间,开始在中国推广。这东西如果早来中国20年,明朝没准儿就灭亡不了了,因为老百姓就够吃了。陕北农民造反,就是因为没得吃……。”该观点是( )
A.正确的,因为符合全球史观
B.正确的,因为符合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观点
C.错误的,因为否认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D.错误的,因为夸大了历史偶然性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的材料认为如果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早引进20年,就能够解决明末的粮食问题,也许明朝就不至于灭亡了。导致明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政治统治腐朽引发了一系列的统治危机,饥民造反只是危机加剧的结果。材料中的观点显然是夸大了偶然性因素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9.(2012·苏北四市)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简约史湘云红楼梦人物介绍.pptx VIP
- 电力系统课件:第8章 电力系统故障的分析与实用计算.ppt VIP
- 2025新疆能源(集团)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2024年新疆能源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真题.docx VIP
- 一种光伏逆变器驱动电路.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pdf
- 温盐深测量仪电导率传感器校准的优化与提升.PDF VIP
- 2025新疆能源(集团)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招聘1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黑布林英语阅读高一1《野性的呼唤》中文版.docx
- 第7章电力系统各元件的序参数和等值电路.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