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全部教案设计.doc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全部教案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三章《三角恒等变形》全部教案 法门高中 姚连省 第一课时§3.1.1两角和与差的余弦(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利用向量的数量积去发现两角差的余弦公式2)灵活正反运用两角差的余弦2、能力目标(1)通过求两个向量的夹角,发现两角差的余弦,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2)培养学生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3、情感目标:通过公式的推导,更进一步发现“向量”的强大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两角差的余弦(2)灵活应用两角差的公式解决问题 难点: (1)两角差的余弦的推导(2)两角差的余弦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节主要是采用数形结合的思路,由代数的精密推导和几何的直观性,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使学生养成数形结合的习惯;另外,整体上是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回归特殊应用的辩证唯物思想的方法。这样学生易接受。 (四)教学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复习引入 复习向量的数量积以及它的主要作用:求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值。 正板书:例1:已知向量 , ,求的余弦 解:=1 =1 = = == 即:cos15o= = 学生回答,老师写副板书;写出向量的数量积以及它的变形(求夹角的余弦值) 师:求向量夹角的余弦值,应具备哪些条件? 生:应该求出两个向量的数量积以及它们各自的模 师:回答很好。我们先来求这两个向量的模以及它们的数量积。 生:上黑板板书。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这道题的几何解释。 由上面的代数解法可知,它们的模都是1,这说明它们都在单位圆上。(给出幻灯片或边说边画) 如果,,则∠AOB==15o;通过图形可知,实际上我们求的就是cos15o 以旧带新,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为引出新课程打基础。 通过这道题一来巩固向量积,二来为引出两角差的余弦做好准备。 先通过代数方法来求; 从几何图形上直观的反应这道题。 加深同学们从几何图形上进一步理解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 练习1:向量与向量夹角的余弦值 解:cos= 师:思考题:请同学们按照上述想法来看这道题 师:提醒学生从几何图形方面想问题。并找学生回答。 生:在坐标系的单位圆中画出向量,由图形可知,这两个向量的夹角是60o,所以它们夹角的余弦值是 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通过图形可以解决两个向量夹角的余弦 利用向量积公式出发来求,碰到的困难是“求不出向量积”;逼着学生从几何角度想问题。 公式的推导以及理解 公式cos(α—β)的推导,以及公式的结构。 练习2:设∠XOA=α,∠XOB=β,那么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是多少?解:点A,点B, 那么, 所以cos∠AOB=cos(α-β)=cos == 总结: 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师:如果上述图形中∠XOA=α,∠XOB=β,那么向量,夹角的余弦值是多少? 生:点A,点B,那么, 所以cos∠AOB=cos(α-β)=cos == 师:非常好。我们注意到在推导过程中,角α,β没有任何限制。所以cos(α-β)= 由特殊到一般。推导出两角差的余弦。 公式的应用 例2:已知cosα=(),求cos() 解:因为cosα=,且 所以sin== 因此cos()=coscosα+sinsinα= 练习2: P135练习B 1(1)3(2)4(2) 师:请看这道题 生:由α的余弦求出α的正弦,而是特殊值,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可以求出 强化公式的应用 归纳小结 本节主要是从向量的数量积以及利用向量在单位圆中的图形两种思路探讨了两角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 依赖板书,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有一个完成得清晰的认识,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以及数形结合的教育思想。 布置作业 P11:习题3-1A3;2(5) 课后思考:两角和的余弦公式 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注重公式的形成过程。 先让学生默写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然后指出这两个公式是讨论复角与单角的余弦函数间的关系,且此关系对任意角均成立,并且要注意  是错误的. 以旧引新,注意创设情境,通过设疑,引导学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公  式  的  运  用 例1、已知,求. 例1 学生练习,板演,教师讲评注意几个问题: 特殊角不需要查表,直接求出三角函数值. 再求时,要注意角的取值范围,三角函数值的正负. 代入时,从左至右依次代入. 注意 可以象上面这样逆用. 例1是使学生掌握公式的正向应用,并进一步熟悉公式的特征,为后面的灵活运用奠定基础. 变式1:已知 且均为锐角,求 变式1教师讲评注意几个问题: 将看作一个整体,角由得到. 应用公式 由得到,再进一步参考.确定的值. 变式1是一个典型例题,在变式中注意配凑公式,对它的解法深入讨论,有益于启发学生 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且在解题过

文档评论(0)

buy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