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考 前 指 导 潘 竹 娟 十四组地图 高考必备:主干知识﹢地理主干技能﹢地理思维方式 地理的主干知识大多可以用图表表示 第一组:地球光照图 甲图 丙图 要能正确画出地球自转方向、判断节气(季节)、某个节气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和变化规律、昼夜长短分布和变化规律;会进行简单时间、球面距离等的计算、判断日期范围、判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移动方向、判断地球自转、公转特点。 第一组:地球光照图 学会判断各种变式图 如图虚线代表甲、乙两地 同一天物影影长及投向的 时间变化。回答1—2题。 1.甲乙两地 A.均位于北半球 B.甲位于北半球,乙位于南半球 C.甲位于南半球,乙位于北半球 D.均位于南半球 2.当乙地物影朝正南时,北京的地方时恰为23 时,则乙位于北京的哪个方向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甲 ●乙 ●甲 乙● 第一组:地球光照图 第二组: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直射点移动 A B C D 要能在认识黄赤交角和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的基础上,理解直射点的纬度和与晨昏线相切纬度数的关系;掌握太阳直射点及其移动方向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及其变化、昼夜长短的分布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并能因此判断相关点的地理坐标等。 (2014年江苏卷)在地球公转过程中,若以地球为参照系,可看到太阳在黄道上运行。 图 1 是天赤道与黄道的示意图,图 2 是太阳在黄道上的视运行轨迹图。 读图回答 3~4 题。 第二组: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直射点移动 3. 6 月初,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 太阳处于甲、乙位置时 A. 地球公转速度相同 B. 同一地点昼长变化趋势相同 C. 日地距离相同 D. 同一地点日出方位相同 第二组: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直射点移动 第三组: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能熟练画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在各种变式图中辨认三大岩石和岩浆、箭头所表示的地质作用。能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理论解释一些著名景观的成因,判断某一幅图中地质作用或地质构造、岩石形成的时间顺序。 第四组:地质构造图 能准确辨认地质构造名称;认清并能解释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能根据地质构造指导找矿、找水、工程选址等。要能对地质构造的空间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 第五组:常见的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图 (2014年江苏卷)图 4 为某向斜山地形 地质示意图。 读图 回答 7—8 题。 7. 与 M 点的地形-地层关系相符的是 8. 与沿 XY 线相符的剖面图是 第五组:常见的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图 第四组:地质构造图 能准确辨认地质构造名称;认清并能解释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能根据地质构造指导找矿、找水、工程选址等。要能对地质构造的空间结构进行合理的想象。 第五组:常见的内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图 能综合运用岩石圈物质循环理论、地质构造与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等知识解释地貌景观的成因;要能联系区域地理知识判断哪些区域何种外力作用更典型。 第六组:大气受热过程 认识图中箭头所代表的各种辐射名称或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理解大气保温作用的内涵和大气能量直接来源、根本来源;判断多云与晴朗天气的温差等 在此基础上能解释某区域太阳辐射多少及其原因;判断天气系统与气温昼夜变化之间的关系(如气旋中心与反气旋中心何处温差更大等);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热力过程的影响 第六组:大气受热过程 第七组: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判断同一海拔高度的气压高低;能准确画出气流运动方向;举出热力环流的实例;理解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的形成原理,这些热力环流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八组:三圈环流 熟记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分布规律;理解气压带、风带的性质、季节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等 第八组:三圈环流 下图中四地位于同一大陆西岸沿海低地,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地位置最南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4.图中四地气候特征大致相同的两个地区是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第九组:季风环流 要理解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的成因、性质、对气候的影响;能根据季风风向进行相关判断;能分析季风气候对农业的影响,尤其是能分析亚洲东部和南部旱涝灾害频发的原因及其对水稻种植等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十组:天气系统 能在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判断天气系统类型、移动方向、判断天气状况、推测将要出现的天气变化;能运用天气系统相关理论解释寒潮、旱涝、台风等气象灾害的成因。 ① ② 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审核服务方案.doc VIP
- 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企业创新发展研究探讨.pptx VIP
- 中考名著《红岩》知识要点.doc VIP
- 2025年华医网【放射、超声专业题库】-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超声诊断及管理.pdf VIP
- 门窗整套施工进度表.docx VIP
-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学期 第7单元 快乐读书吧:《老人的智慧 非洲民间故事精选》测试卷(附答案).docx VIP
- DB13(J)T 8360-2020 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21年版).docx
- 煤矿新版“一通三防”培训教案课件.pptx VIP
- 新解读《GB_T 5750.8-2023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第8部分:有机物指标》最新解读.pptx VIP
- 2025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含答案解析)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