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义:心理辅导员、生活辅导员、技术辅导员等 二、美国辅导员概况 一方面,学生事务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以学生为本;另一方面,通过咨询及相关的指导和服务,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助能力,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及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心理和思想的成熟。 美国已经基本形成由高校牵头,学校、家庭和社区相结合的辅导网络,服务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学生的学习辅导、生活辅导、生涯辅导等各个方面,在学校内部已经形成专门的辅导咨询服务体系。 从分工来看,美国高校辅导员分类非常细,既包括全职的心理辅导员、职业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也包括兼职的学习、生活、住宿辅导员等。 辅导员中许多人都具有相关的博士学位,并且通过辅导员职业协会的职业考试。 美国高校也普遍聘用优秀的高年级学生担任学习、住宿、生活辅导员,利用他们的经历和热情为低年级学生提供服务。 学校认为学生辅导工作是高校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长期性工作之一,根据设定的岗位,辅导员可被聘为教授、副教授等。 在美国高等教育博士中,就有专门针对学生事务的培养方向。如哥伦比亚大学将学生人事管理列为高等教育博士培养计划的适用领域,在其为高等教育博士所开设的62门课程中关于高校学生事务的就有12门;南加州大学高等教育博士课程方案首先适用学生事务。 美国辅导员个人则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事业和自己的终身职业对待,具有强烈的职业归属感,因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作为一个发达国家,美国的法律法规已比较健全。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除了有相对比较完备的法律的制约外,还有非常完善的行业规范的影响,许多工作只要按照现成的程序、步骤和规范去操作即可。 早在1937年,美国教育总署就发布了《学生人事宣言》,确立以形成“完人”为主要目标的学生事务管理。1987年,美国“全国学生人事管理者协会”发布了《学生事务观》,重申学生事务宗旨一一提高和支持院校的教学使命,通过鼓励创新精神并确定行为界线,促进共同理想,维护个人权利,鼓励独立思考和学生的联合行动。 以麻海德州立大学为例 三、我国辅导员的情况 1952年之前,我国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在抗日军政大学设立政治指导员指导,这为高校政治辅导员的确立奠定了基础,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我国辅导员制度的萌芽阶段。 1953年4月3日,为了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同志率先提出并建立了学生政治辅导员制度,即选拔思想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好的高年级学生,“半脱产”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这是我国高校现行的辅导员工作制度的开端。“文革”期间,政治辅导员制度受到的严重的挫折,1978年之后,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得到恢复,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 1978年到现在是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发展成熟阶段。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压力增大,心理问题增多,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等方面的辅导逐渐被各高校所重视。 四、我国当前辅导员工作的困惑 2004年8月中央出台了十六号文件,十六号文件的出台第一次提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的问题。2006年4月教育部在上海召开全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专门就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召开的会议,同时制定了《2006-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计划》,同年9月1日起施行《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为高校辅导员的三重角色作出明确规定。 我国的学生辅导员一般情况下接受学校学生工作部(处)、院系的双重领导,辅导员的职责也就相应地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方面是接受学生工作部(处)的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和服务。另一方面则是接受院系的领导,协助院系做好教学方面的服务性工作。 3、专业化发展水平 在我国,高校辅导员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只是统称为“思想政治辅导员”,非常规范的专业辅导员并没有真正出现 他们的职责也不太明确,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工作内容非常繁杂,因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做到细致入微、保质保量,工作成效不明显。 辅导员队伍不稳定。 辅导员等学生工作人员的素质亟待加强。 1、队伍构成的困惑 (1)在编在职 (3)教师兼辅导员 2、职业身份定位模糊 虽然依据教育部24号令的规定,高校名义上赋予辅导员教师与干部的双重身份,但实际中, 作为教师,很少有机会从事教学; 作为干部,没有相关的制度保障。 高校内部普遍将辅导员的工作等同于“保姆”,不认可其教师地位,甚至有领导学认为辅导员职业没有技术含量,任何人都可以胜任,更是将教学质量不过关的专任教师分流到辅导员岗位。 辅导员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律等专业相关知识,可谓“复合型人才”,但是,身份被边缘化 除了学校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