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9.4.15 平流沉淀池的沉淀时间,一般宜为1.5~3.0h。 9.4.16 平流沉淀池的水平流速可采用10~25 mm/s,水流应避免过多转折。 9.4.17 平流沉淀池的有效水深,一般可采用3.0~3.5m。沉淀池的每格宽度(或导流墙间距),宜为3~8m,最大不超过15m,长度与宽度之比不得小于4;长度与深度之比不得小于10。 9.4.18 平流沉淀池宜采用穿孔墙配水和溢流堰集水,溢流率不宜超过300m3/(m?d)。 平 流 式 沉 淀 池 的 设 计 沉淀池的总高度h 式中:h1 ——沉淀池超高, m;一般 取0.3m; h2 ——沉淀区的有效深度,m; h3 ——缓冲层高度,m;无机械 刮泥设备时,取0.5m;有机械刮 泥设备时,其上缘应高出刮板 0.3m; h4 ——污泥区高度,m; h4′——泥斗高度,m; h4″——梯形的高度,m。 斜流式沉淀池 斜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斜流式沉淀池是根据浅池理论,在沉淀池的沉淀区加斜板或斜管而构成。它由斜板(管)沉淀区、进水配水区、清水出水区、缓冲区和污泥区组成。 按斜板或斜管间水流域污泥的相对运动方向来区分,斜流式沉淀池有同向流和异向流两种。污水处理中常采用升流式异向流斜流沉淀池。 异向斜流式沉淀池中,斜板(管)于水平面呈60o角,长度通常为1.0m左右,斜板净距(或斜管孔径)一般为80~100mm。斜板(管)区上部清水区水深为0.7~1.0m,底部缓冲层高度为1.0m。 斜流式沉淀池的构造 上向流斜管沉淀池 9.4.19 斜管沉淀区液面负荷应按相似条件下的运行经验确定,可采用5.0~9.0m3/ (m 2·h)。 9.4.20 斜管设计可采用下列数据:斜管管径为30~40mm;斜长为1.0m;倾角为60°。 9.4.21 斜管沉淀池的清水区保护高度不宜小于1.0m;底部配水区高度不宜小于1.5m。 侧向流斜板沉淀池 9.4.22 侧向流斜板沉淀池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斜板沉淀区的设计颗粒沉降速度、液面负荷宜通过试验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水厂运行经验确定,设计颗粒沉降速度可采用0.16~0.3mm/s, 液面负荷可采用6.0~12m3/(m2·h),低温低浊水宜采用下限值; 2 斜板板距宜采用80~100mm; 3 斜板倾斜角度宜采用60°; 4 单层斜板板长不宜大于1.0m。 斜流式沉淀池具有沉淀效率高、停留时间短、占地少等优点,在给水处理中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在废水处理中应用不普遍。在选矿水尾矿浆的浓缩、炼油厂含油废水的隔油等方面已有较成功的经验,在印染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中也有应用。 斜流式沉淀池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斜流式沉淀池水处理中应用实例 安装中的斜板/斜管沉淀池 斜板/斜管沉淀池运行进程中应防止斜板/斜管上浮 给水处理:沉淀 沉淀法是利用水中悬浮颗粒的可沉降性能,在重力 作用下产生下沉作用,以达到固液分离的一种过程。 沉淀处理工艺的四种用法 沉砂池:用以去除污水中的无机易沉物。 初次沉淀池:较经济地去除,减轻后续生物处理构筑物的有机负荷。 二次沉淀池:用来分离生物处理工艺中产生的生物膜、活性污泥等,使处理后的水得以澄清。 污泥浓缩池:将来自初沉池及二沉池的污泥进一步浓缩,以减小体积,降低后续构筑物的尺寸及处理费用等。 沉淀的基本理论 自由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发生在沉砂池中。 根据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性能和浓度,沉淀可分成四种类型 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絮凝沉淀 区域沉淀或 成层沉淀 压缩沉淀 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自由沉淀及其理论基础 分 析 的 假 定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质量等不变 颗粒为球形 颗粒只在重力作用下沉淀,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CS800 07传动(500到2800kW)硬件手册(中文).pdf VIP
- axxon轴芯新版机台点胶机编程及操作说明.pptx VIP
- ACS880 替换 ACS800 技术指导.pdf VIP
- 公路交通情况统计调查制度 2021 .pdf VIP
- acs800调试程序.docx VIP
- ACS800ACS800 600调试指导与故障分析.ppt VIP
- ACS800变频器说明书ACS800变频器说明书.doc VIP
- JZ-25-01A 美的大多联技术手册(25.6).pdf VIP
- 货拉拉租车合同范本.docx VIP
- en-ACS800-304-704整流单元硬件手册-res.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