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朝文字狱资料.ppt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清朝文字狱 ——高一(4)班 严亦晨 文字狱 文字狱是清政府实施的文化专制政策,始于顺治,中经康熙、雍正,到乾隆时期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文字狱,顾名思义,是因文字构成罪名的案子,中国自古有之。而数量之多,株连之广,处罚之残酷,清代为最。“文字狱”一词,即出于清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清朝,对汉族知识分子的控制尤为厉害,动辄捕风捉影,望文生义,罗织罪名,制造骇人听闻的冤案。 著名文字狱案 康熙年间庄廷龙《明史》案 康熙年间戴名世《南山集》案 雍正时期查嗣庭案 乾隆时期徐述夔案 查嗣庭案 查嗣庭案发生于清朝雍正四年(1726年),又名“查嗣庭科场试题案”。时任内阁学士兼礼部左侍郎、江西正主考官的查嗣庭,因所出的试题是《大学》中的“维民所止”一句“维”、“止”两字,被解释为去“雍”、“正”之首。雍正大怒,厉行查处,查嗣庭被捕入狱,于雍正五年三月二十二日死于狱中,后被戮尸示众。其子16岁以上判斩刑,15岁以下流放,并停止其原籍浙江的乡试会试。 清朝统治者为何大兴文字狱?? 是清朝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体现。清朝前期,经康、雍、乾三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大兴文字狱是统治者为了树立其专制统治的权威,不许人们有丝毫的不满和反抗的表现。 是民族矛盾存在的表现。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入关并建立中央集权的朝代。由于统治者开始实行了“剃发令”等民族同化措施,使得“乡民皆惊”,反清斗争此起彼伏,民族矛盾在清入关之初一直很严重。统治者为防范汉族人民的不满和反抗,就特别注意加强思想统治,甚至不惜采取血腥的镇压手段 清朝文字狱案带来了什么影响?? 清朝文字狱钳制了思想、摧残了人才,也使文化典籍遭到严重破坏,不仅犯事者的书籍被焚毁,而且惧祸者私下焚书者纷纷。使得“人才至今日,消磨殆尽矣!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清史稿·洪亮吉传》)。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埋首于古纸堆,严重阻碍了学术文化发展。 链接 秦朝焚书坑儒 明朝文字狱 秦朝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是秦始皇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书籍、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某些人认为秦始皇坑杀的乃是“术士”并不是儒生,但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坑杀的人“皆诵法孔子”。而且“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一语出自《史记·卷121·儒林列传》,术音述,术士,即述士;述士即儒士)的事件。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进一步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和见解,但并未收到预期的效果。这一点和秦始皇采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丞相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明朝文字狱 明朝在思想文化领域还存在着封建文人与新王朝之间的矛盾。明朝皇帝大兴文字狱维护自己的统治,打击异己分子,镇压对自己统治不利的的思想言论而制造的一些因言论而获罪的案件。在封建统治下,文字狱十分残酷,出乎常情,不受任何约束,可以说文字狱乃是专门整治文士的“特种刑庭”。明朝文字狱在明太祖、明成祖以及后来明朝历代皇帝在位时期均有涉及,案件多样。尤其在洪武、永乐时期为甚,对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异同 焚书坑儒的目的是为了统一文化,只尊崇一种文化。百家争鸣也许是文化界的幸事,但绝对是政治界的大患。所以秦统一中国后不可避免的也要统一文化领域,包括统一文字和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也是统一文化的手段,尽管残酷但是必要的。 危害 (1)给思想文化、士人风气带来恶劣影响。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大意是“言谈中听到文字狱就吓得立即躲远,文人著书就为生计,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读书作文动辄得祸,文人学士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诵孔孟程朱的教诲以求科举入仕;或者远离敏感的学术领域,远离现实,把全部精力用于训诂、考据的故纸堆中,史称乾嘉之学。 (2)文字狱败坏了官场风气。清朝官员大多数是科举入仕。作为文人,他们有可能成为文字狱的牺牲品;作为官僚,他们又是文字狱的制造者或帮凶。他们一方面不愿意自触文网,身死家破;另一方面不愿因为贯彻皇上谕旨不力,不能严究文字之责而获罪。于是他们只有向着谨小慎微、没有节操的方向发展。 (3)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 清朝文字狱的残酷,由此可窥见一斑! “文字狱”的实行就单纯的多,仅仅是为了同化或者是惩处前朝遗留的知识分子,强迫他们对清朝的统治进行认同。其实康熙时代也有文字狱,但相比乾隆时期要少的多,而且康熙也比他的孙子有耐心,基本上是以德服人的。乾隆的文字狱多少有些不耐烦的味道在里面,他恼怒为什么还有人说大清朝的坏话,特别是他爷爷的坏话,因此实行起文字狱特别的残酷。 *

文档评论(0)

三四五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