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氨冷库系统减少工质充注量的研究报告
氨冷库直接冷却系统减少工质充注量的研究报告 1
一、调研原因 1
1、禁氟环境 1
2、自然工质-氨 1
3、氨的缺点 2
4、氨系统充注量的要求 3
二、系统分析 3
1、直接冷却系统种类 3
2、计算举例 7
3、泵供液 9
4、重力供液 12
5、小结 15
三、设备分析 16
1、低压循环桶和氨液分离器 16
2、冷凝器 17
3、虹吸罐 18
4、蒸发器 18
①、排管 18
②、冷风机 20
5、贮液器 20
6、油分离器 21
7、油冷却器 21
8、中间冷却器(经济器) 21
9、排液桶 22
10、低压供液管路 22
四、直接膨胀供液系统难点 22
1、供液压力波动 23
2、供液温度波动 23
3、系统回油 23
4、供液不均 25
五、直接膨胀供液系统设计 25
1、系统流程图 25
2、减少充注量的措施和效果 27
①、采取措施 27
②、效果 27
3、选型设计 28
①、氨辅机机组 28
②、系统管路直径计算 29
③、冷风机 31
? 换热和结构设计 31
? 管路设计 34
? 分液头设计 35
? 热氨盘管设计 38
④、热力膨胀阀 39
⑤、除霜热交换器 41
? 融霜热负荷计算 41
? 面积计算 41
? 结构设计及阻力计算 41
⑥、带油速度计算 44
⑦、冷凝压力调节 44
? 冷凝压力调节阀 44
? 水泵变频 45
? 选择 45
⑧、融霜压力调节阀 46
⑨、融霜泄压阀 47
氨系统减少工质充注量的研究报告
一、调研原因
1、禁氟环境
在160多年的制冷发展历史中,已经有50多种物质被用于压缩式制冷和热泵装置的制冷工质,并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在Perkins(1834)发明的世界第一台制冷装置中和随后Hairison(1856)制冷装置中,首先应用乙醚(1747)作为制冷工质。自19世纪70年代以后,性能更优越的化合物如CO2,NSO2等被引人到制冷空调领域,并且应用了相当长的时间。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R12等人工合成类新型的卤代烃制冷工质在制冷空调领域开始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并很快取代了传统的自然制冷工质。1974年,Rowland和Molina发表的论文证实卤代烃物质在大气同温层中由于光线照射而分解出的氯原子会对大气臭氧层产生强烈的破坏作用,从而导致对地球环境有害紫外线的增加。为保护大气臭氧层,《蒙特利尔议定书》要求禁止使用CFC类制冷工质并逐步淘汰HCFC类制冷工质,由此开始了世界范围内的替代制冷工质的研究和发展。ODP=0的HFC类制冷工质(如R134a)自80年代以来,相继投人市场并越来越得到推广应用。但HFCS物质属于需减排的温室气体,因此,HFCS只能是一种替代冷煤而不是能长久使用的制冷剂。
2、自然工质-氨
氨,制冷剂代号R717,是一种理想的制冷工质,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质120年之久,而至今仍在许多大型工业系统中应用,其优点是ODP=0、GWP=0。氨(NH3)为无色、有剌激性辛辣味恶臭的气体,分子量1703,比重0597,沸点33.33℃,溶点77.7℃。(如DDT等),在制冷空调领域也是如此。随着世界制冷空调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制冷工质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每年达到数十万吨的消耗量。使用的人工合成类制冷工质的绝大部分将扩散到大气中去,有的物质在大气中存留数百年,有的物质分解后会产生其它副作用或是分解出有害物质,始终对地球的生态环境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从对环境的长期安全来看,应尽量避免使用那些最终会排放到生物圈中的非自然工质,重新起用自然工质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选择。
自然工质被已故前国际制冷学会主席G。Lo rentzen(-50℃~10℃)是适用的,它几乎适宜于制冷空调领域的所有场合,是最具应用前景的自然制冷工质。
3、氨的缺点
在自然工质的应用中,除考虑环境的影响因素外,通常也需要考虑工质的其它重要性质,如安全性、系统成本、空间要求等,其中自然工质的安全性问题是首先应考虑的间题。安全性因素主要包括毒性、可燃性和窒息浓度等。
氨为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氨蒸汽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1114%时,即可点燃;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1625%(容积百分比)时,遇明火可引起爆炸。急性毒性:LD50350mg/kg(大鼠经口);LC501390mg/m3,4小时,(大鼠吸入)。氨的火灾爆炸危险性,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规定,属于乙类;根据GB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规定,氨气属于IIAT1级组,也就是说,是最低的爆炸危险级组。氨的毒性,根据GB5044-85《职业性毒危害程度分级》规定,属于IV级(轻度危害),最高允许浓度10mg/m3;根据TJ-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在厂房车间中,其最高允许浓度为30mg/m3;在民民区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