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13页)详解.docVIP

关于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13页)详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Shop/47.shtml 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Shop/47.shtml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量化工具的设计构想* 高立群 孙慧莉 *本研究得到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 06JA740009)和北京语言大学校级规划项目(项目号: 06GH08)资助,特致谢忱! 提要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客观研究方法和量化工具,导致这方面的研究进展缓慢。本文首先梳理了国外语言课堂教学研究的主要展,并对COLT量表、IRF话语分析模式以及T-unit句长分析法等常用的观察工具和分析模式进行了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借鉴COLT量表的分类系统和操作方式,结合国内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特点,设计了对外汉语课堂观察量表。该量表分观察对象、课堂活动和教师语言三个部分,对每部分的设计和使用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关键词 对外汉语 课堂教学 量化工具 一 引言 现代课堂教学研究最早是出于教师培训的需要。为深入了解教学过程,把握影响有效教学行为的因素,上世纪50年代,许多研究者开始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最早对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的是在60年代。一些研究者利用自然教学实验对不同的语言教学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SchererWertheimer(1964)在科罗拉多大学对传统的语法翻译(grammar-translation)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进行了两年的对比研究。后来Smith(1970)又在中学对这两种教学法行了四年的对比研究。这两项研究的结果都表明,听说法并没有获得比传统的语法翻译法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显然出乎许多研究者的预料,不过由此人们也逐渐认识到课堂教学要远比一般人想象的复杂。由此开始,尤其是进入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致力于对第二语言教学中课堂行为的研究,其研究内容涵盖教学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学习者的课堂学习行为以及师生的互动。 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很早就有学者关注课堂教学(黎天睦、姚道中, 1980;施光亨,1981;佟慧君, 1987;马欣华, 1988;岳维善, 1988;崔永华, 1992;孙德坤, 1992)。近年,有关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的研究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杨惠元, 2004),也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戴悉心, 2001;刘若云、林凌, 2004;吕玉兰、张若莹, 2005;白朝霞, 2005;姜丽萍, 2006)。这些研究大多采用概括性的描述,虽有个别研究引入课堂语言样本以说明教学过程的特点, 但在分析上仍以研究者主观经验为依据,缺少客观量化的标准。因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