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实验室设备 选择设备时应符合一些基本原则,即: 1、在设计上应能阻止或限制操作人员与感染性物质间的接触 2、建筑材料应防水、耐腐蚀并符合结构要求 3、设备装配后应无毛刺、锐角以及易松动的部件 4、设备的设计、建造与安装应便于操作、易于维护、清洁、清除污染和进行质量检验。应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及其他易碎的物品。 需要详细咨询设备的性能和结构规格,以确保设施具备必要的安全特性。 基本生物安全设备 1、移液辅助器——避免用口吸的方式移液。有不同设计的多种产品可供使用。 2、生物安全柜,在以下情况使用: —— 处理感染性物质;如果使用密封的安全离心杯,并在生物安全柜内装样、取样,则这类材料可在开放实验室离心 —— 空气传播感染的危险增大时 —— 进行极有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包括离心、研磨、混匀、剧烈摇动、超声破碎、打开内部压力和周围环境压力不同的盛放有感染性物质的容器、动物鼻腔接种以及从动物或卵胚采集感染性组织)。 3、一次性塑料接种环,也可在生物安全柜内使用电加热接种环,以减少生成气溶胶。 4、螺口盖试管及瓶子。 5、用于清除感染性材料污染的高压灭菌器或其他适当工具。 6、一次性巴斯德塑料移液管,尽量避免使用玻璃制品。 7、在投入使用前,像高压灭菌器和生物安全柜等设备必须用正确方法进行验收。应参照生产商的说明书定期检测。 六、运输过程——安全操作注意事项 感染性物质(菌种)的储存、包装与运输 食品微生物检测中使用的标准(参照菌种)的包装与运输应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有关规定进行。 以食品微生物检测中常见的沙门氏菌属为例,其属于第三类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所需生物安全实验室级别为二级。运输包装分类为B类。具体要求如下: 1.运输专用名称为:诊断标本或临床标本或生命物质B类。英文运输专用名称为:Biological substance,category B。UN编号为:UN3373。 2.应有三层包装: 第一层包装要求用保存标本的原始容器(外螺旋管),称为主容器(见图1),需将盖口密封,主容器单包装最大运输量液体1L,固体4kg; 运输标本的主容器 第二层包装可以采用专用二级包装桶或耐高压塑料袋,称为辅助容器(见图2),应防水、防破损、防泄漏,并含吸收材料; 运输标本的辅助容器 (吸收材料) 七、废弃物处理 实验室应建立废弃物处理程序 要对感染性物质及其包装物进行鉴别并分别进行处理,相关工作要遵守国家和国际规定。废弃物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1、可重复或再使用,或按普通“家庭”废弃物丢弃的非污染(非感染性)废弃物 2、污染(感染性)锐器——皮下注射用针头、手术刀、刀子及破碎玻璃;这些废弃物应收集在带盖的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并按感染性物质处理 3、通过高压灭菌和清洗来清除污染后重复或再使用的污染材料 4、高压灭菌后丢弃的污染材料 5、直接焚烧的污染材料。 八、实验室安全应急程序 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应当提供以下操作规范: 1、防备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和爆炸 2、生物危害的危险度评估 3、意外暴露的处理和清除污染 4、人员和动物从现场的紧急撤离 5、人员暴露和受伤的紧急医疗处理 6、暴露人员的医疗监护 7、暴露人员的临床处理 8、流行病学调查 9、事故后的继续操作。 在制定意外事故应对方案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问题: 1、高危险度等级微生物的鉴定 2、高危险区域的地点,如实验室、储藏室和动物房 3、明确处于危险的个体和人群 4、明确责任人员及其责任,如生物安全官员、安全人员、地方卫生部门、临床医生、微生物学家、兽医学家、流行病学家以及消防和警务部门 5、列出能接受暴露或感染人员进行治疗和隔离的单位 6、暴露或感染人员的转移 7、列出免疫血清、疫苗、药品、特殊仪器和物资的来源 8、应急装备的供应,如防护服、消毒剂、化学和生物学的溢出处理盒、清除污染的器材物品。 二、微生物实验室应急措施(1) 手套的损坏、污染 1. 手套被污染时应立即用消毒剂喷洒手套; 2. 脱下手套,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待消毒,脱手套的方法为:a.用一手捏起另一只手套近手腕处的外缘;b.将手套从手上脱下并将手套外表面翻转入内;c. 用戴着手套的手拿住该手套;d. 用脱去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腕部内面;e. 脱下该手套使其内面向外并形成一个由两个手套组成的袋状;f. 丢弃在高温消毒袋中待消毒处理;g. 更换新手套继续实验。注意:以上操作要远离面部。 二、微生物实验室应急措施(2) 衣物污染 1. 尽快脱掉最外层防护服,并注意防止感染性物质进一步扩散; 2. 将已污染的防护服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待高压灭菌; 3. 脱掉手套,到污染区出口处洗手; 4. 更换防护服和手套; 5. 必要时对发生污染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