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 安全生产法 专题培训 2014年11月2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 版 新版安全生产法基本情况介绍 一、全文共七章,114条。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 第三章: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权利义务 第四章: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第五章: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二、与2002年版的《安全生产法》相比较,提出重点修改达70多条内容。主要修改的是: 1、安全生产工作方针的调整;即2002年版本提出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修改为:“安全生产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新版安全生产法基本情况介绍 2、删除了有关法律、法规对消防、道路、铁路、水上交通安全、民航安全、核与辐射工业等方面的规定,做出了上述行业适用另外规定的决定。 3、完善了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增加的矿山行业重点建设项目和生产、储存危险物品建设项目的安全准入规定。(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预评价报告未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有关部门审核同意,有关部门不得批准建设)同时,规范了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的审查程序。(申报、45个工作日作出审查意见书,审查不收费用、备案) 3、明确了施工单位的职责,新增了监理单位的责任。 4、推进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信息库,记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信息,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5、补充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的规定。(国家和地方政府建立救援信息体系和队伍、救援物资储备、设备、器材等;生产经营单位制定预案,进行演练、修订。应急救援费用的承担由生产经营单位负责,生产经营单位无力承担的由所在地政府解决。) 6、强化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增设了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职责,要求建立职工安全培训教育和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及考核结果等;明确了劳务派遣用工的安全管理责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等) 7、加大了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最高可罚2000万。) 8、新增加了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及街道办事处等的安全责任和权力。(对拒不执行落实执法的可采取停电、停供火工品等措施强制履行执法内容;明确了职权范围和法律责任等) 安全生产法发展历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决定,2002年6月29日公布,2002年11月1日施行。 二、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通过修改,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 安全生产法立法目的 一、为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二、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三、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安全生产法适用范围 在中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的安全生产。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消防安全和道路、铁路、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核与辐射安全、特种设备安全另有规定的,适应其规定。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职工参与、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的机制。 安全生产法提出的指导思想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安全发展 体现了习近平提出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条红线,牢固树立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的理念。将安全发展写入了总则。 二、建立完善安全生产方针和工作机制 1、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工作十二字方针。 新版安全生产法十大亮点 “安全第一”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发展和效益; “预防为主”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打非治违、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 “综合治理”要求运用行政、经济、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监督各方面的作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2、明确要求建立生产经营单位负责(是根本)、职工参与(是基础)、政府监管(是关键)、行业自律(是发展方向)、社会监督(是实现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目标的保障)的机制。 三、落实“三个必须”,明确安全监管部门执法地位 三个必须是指: 管业务必须管安全、 管行业必须管安全、 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 四、明确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理机构安全生产职责 五、进一步强化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概括: 装备、投入、管理、责任、处罚等方面 四方面的重要规定 1、明确委托规定的机构提供安全生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