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光余韵-----关于上虞越窑青瓷的部分思考.docVIP

瓷光余韵-----关于上虞越窑青瓷的部分思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瓷光余韵-----关于上虞越窑青瓷的部分思考

2012年度大中专学生“三下乡”、中学生“四个一”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推荐表 名称 瓷光余韵 ----关于上虞越窑青瓷的部分思考 负责人 电话 类别 大中专()中学生(是) 主 要 事 迹 所在单位团组织意见 所在单位党组织意见 备注 注:此表请于2012年9月20日前交共青团绍兴市委学少部。 第一部分 社会实践活动课题研究项目设计方案 课题/项目 瓷光余韵 -----关于上虞越窑青瓷的部分思考 组 长 陈泽宇 成 员 陈泽宇、 吴舒婷、 周超军、 陈梦媛、 阮方昱、 姚文希、 班 级 高二[3]班 指导老师: 丁杲琦、罗娣 主导学科:历史、地理 相关学科:语文等 背 景 浙江是中国瓷器的发源地与主产地之一。宁绍平原的上虞地区,更是早期越窑的烧制中心。其境内窑址上溯商周,下达两宋,体系之大,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两宋之后,上虞制瓷微衰,几不成系,越窑一词也渐行渐远,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放目窑址所在,或开垦成林,或视作乱岗,传承复兴更是难上加难。然而,越窑文化却一直是颗闪耀发光的明珠,因此,了解并合理的利用和保护此文化,已是个必要课题。【历史+现状】”字支钉,羊岙山的“王”字支钉,罗夹岙窑址存有“臣”字支钉、“旦”字支钉、“羊”字支钉以及“羊且足”支钉,某些支钉的含义是可以解释的,比如“羊”通“祥”,而“吉祥并且富足”永远是窑工的心愿。⑧ 在马家埠窑址中,也存有铭刻“王”字的两类支钉,一类于中心刻“王”字,一类中心突起,外接三条分割线,分书有三“王”字。此外,亦有“陈”字支钉的出土。而与之临近的山有谓王家山的,旁有村谓孙家埠村。孙姓亦出于陈姓,竟也有这般渊源。于此相同的还有黄倪严村的冯王山,那里曾采集有“黄”字支钉。 此外,大量在横塘六朝窑群出现的“王”字支钉似乎也可以证明两晋门第的关系。毕竟,王羲之家族就在绍兴落足,“王谢堂前燕”似乎也可作为佐证。 西晋的窑址也有出现点彩的。⑨南朝的窑址中,点彩大多作为了一种装饰。但就后山头窑址和和暖坪窑址的瓷片来看。碗上的莲瓣纹是统一的,罐上的桥系也是统一的,但点彩而言,仅见于后山头窑址,这可能与我们小组实地考察的范围过小有关,无法得出结论。 釉色而言,南朝的明显偏青,施釉极厚,不同于前代。由于南朝窑具舍弃了支钉和齿口盂形器,改用了类似于春秋战国托珠的泥点托珠,故而碗采用了叠烧的技法的同时,底部常常有4个白色托点,和唐代相似。 唐代的碗,部分也采用叠烧,在黄蛇山和甑底山的大型撇口海碗而言,支点数目为12居多。而另一类折腹碗常4泥点,由于器形小,内腹深,估计是南朝深腹碗的演变。而从玉璧底碗的演变来看,完全可以得出甑底山的烧制时代早于黄蛇山,而两山相距30米左右,足可见传承脉络。 在此处也出现有M型匣钵,即表明上虞越窑至少在唐代已进入匣钵烧制时期。而帐子山、窑寺前等地窑厂的出现,更是表明了上虞越窑进入了的鼎盛。 窑寺前窑址作为贡窑,瓷片釉色极为莹润,胎体较薄。产品中除去常见的划花卷草纹碗、瓜型粉盒、执壶、蝴蝶纹碗、鹦鹉纹碗、摩羯鱼纹盘、莲花托盏等,有一类值得注意,即内部呈瓜棱状,外部圆滑的杯,从中可见唐宋窑工在划花、刻花之外早已用上了压模的技术。 而在傅家岭窑址中,有烧制秘色瓷的封釉匣钵的发现,也印证了此处贡窑的地位。但釉色最好,胎体最薄的要数吸壁蝴蝶山窑址。由于林溪冲出断层,故而瓷片裸露,数量虽少但十分精致。 这之后,由于诸多原因,越窑逐渐消亡,只烧制韩瓶。在黄蛇山旁的栗树林下,多是韩瓶废墟,胎质粗糙,遂沦为土窑。甚至于到废弃龙窑,改用馒头窑的地步。 三、越窑青瓷发展前景 当今,人们对于越窑,仅仅只是了解这样一个名词以及博物馆和电视媒体中的那些信息。至于在青瓷这个大家族中,越窑自身的特殊性[诸如釉色、胎体等]无法显现。在如今景德镇和龙泉青瓷的广泛影响下,中断800年的越窑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从而引起人们认识的偏颇。 另一方面,关于本地区越窑的专著确是较少。如此一来,保护意识的低下也显得必然。而这些宣传措施,已经不是我们所能做的,这需要政府和媒体的努力。 但越窑的发展前景仍是十分良好。 从地理分布上看,窑址范围涉及百官、梁湖、驿亭、上浦、汤浦、章镇等多个地区。尤其上浦、梁湖、驿亭、龙浦这四个地区,境内不仅存在几乎一村一址的现状,更有甚者,如上浦的石浦等村存有一村一窑群的特殊现象。而上虞地区自09年以来,正以“四季鲜果”为媒,大力发展旅游业。以旅游拉动农业,以农业带动商贸,进而形成新经济格局。而在有鲜果涉及的乡镇当中,大多是分布有越窑窑址的,诸如驿亭等镇,完全有能力在鲜果旅游中加入越窑青瓷这一人文旅游的对象。 这样一来,不仅利用了被视

文档评论(0)

精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11022151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