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1要点.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饮食与劳逸失常 (一)饮食不节、不洁、偏嗜的致病特点  1.饮食不节   (1)过饥;(2)过饱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  (1)寒热偏嗜;(2)五味偏嗜 (二)劳逸失常的致病特点   劳逸失常,是指过度劳累、过度安逸,它们都能导致疾病的发生,是内伤病的致病因素之一。  1.过度劳累致病  2.过度安逸致病 四、痰饮  1.痰饮的形成   (B)其中以浓度较大、黏稠的叫痰;   以浓度较小、清稀的叫饮。   所谓无形之痰饮,是指有痰饮的病理表现,如头目眩晕、恶心呕吐、气短、心悸或癫狂、昏不识人等,但却看不到有排出来的或其他实质性的痰和饮。 2.痰饮的致病特点   百病多由痰作祟   怪病多痰   痰的部位及主要症状特点☆☆ 肺:喘咳咯痰   心:胸闷心悸;痰迷心窍,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发为癫狂   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   经络筋骨(X) :可见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成阴疽流注   头:可见眩晕、昏瞀;   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证(2011.A)。 经典考题 49.痰留经络筋骨引发的病症不包括(E) A.瘰疬痰核 B.肢体麻木 C.半身不遂 D.阴疽流注 E.痹痛关节红肿 50.痰饮患者,症见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患者属于 A.痰浊犯上证 B.痰阻心脉证 C.痰气凝结证 D.痰停于胃证 E.痰浊阻络证 51.饮在肠间称之为 A.痰饮 B.悬饮 C.支饮 D.溢饮 E.伏饮 五、瘀血 1.瘀血的形成:离经之血凝聚体内形成的病理产物和体内血液运行障碍的病理变化。   范围:恶血、败血、坏血、蓄血。包括离经之血、运行不畅之血。  瘀血的病证特点: ? 如瘀阻于心,可见心悸、胸闷心痛、口唇指甲青紫; ? 瘀阻于肺,可见胸痛、咳血; ? 瘀阻胃肠,可见呕血、大便色黑如漆; ? 瘀阻于肝,可见胁痛痞块; ? 瘀血攻心,可致发狂; ? 瘀阻胞宫,可见少腹疼痛、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经色紫黯成块,或见崩漏; ? 瘀阻于肢体末端,则可形成脱骨疽; ? 瘀阻肢体肌肤局部,则可见局部肿痛青紫等。 瘀血致病的病症特点   (1)疼痛:   刺痛,部位固定不移,昼轻夜重,拒按。   (2)肿块:   肿块固定不移,体表者,皮色青紫或青黄;体内可为癥积,质硬可压痛。   (3)出血:   血色紫暗或有瘀块,大便色黑如漆。   (4)望诊:   口唇、爪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久瘀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皮下紫斑或青筋暴露等。 第九节 发病与病机 考纲要点 1.发病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辩证关系 2.邪正盛衰病机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3.阴阳失调病机 (1)阴阳盛衰的表现特点(2)阴阳互损的表现特点 (3)阴阳格拒的表现特点(4)阴阳亡失的表现特点 4.气血津液失调病机 (1)气失调的病机和表现特点(2)血失调的病机和表现特点 (3)津液失调的病机和表现特点 一、发病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正气是存在于人体内的具有抗邪愈病作用的各种物质的总称。   邪气是存在于外在环境中的,或人体内部产生的具有致病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称。   2.正气与邪气   (1)正气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   (2)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 二、邪正盛衰病机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正气增长而旺盛,则必然促使邪气消退,反之,邪气增长而亢盛,则必然会损耗正气。 实,主要指邪气亢盛,是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如痰涎壅盛、食积不化、水湿泛滥、瘀血内阻等病变,以及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 虚,主要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或疾病的后期,以及多种慢性病证。如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大出血等耗伤人体气血津液、阴阳,均会导致正气虚弱,出现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正虚的临床表现。 虚实夹杂常见的有实中夹虚和虚中夹实两种,其中: 实中夹虚,指以邪实为主, 虚中夹实,指以正虚为主, 真实假虚的现象,称为“大实有赢状” 真虚假实的现象,称为“至虚有盛候” 经典考题 53.邪正盛衰决定着( ) A.病症的寒热 B.病位的表里 C.气血的虚实 D.病症的虚实 E.脏腑的虚实 三、阴阳失调病机  四、气、血、津液失调病机   1.气失调:主要指气不足和气行失常两个方面的病理变化。   (1)气不足;(2)气行失常   2.血失调:是指血不足和血行失常(出血和血瘀)的病理变化。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