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各版本AMR核采用的流水线技术 各版本AMR核采用的流水线技术: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1.1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 1.2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技术 1.3 计算机体系结构 1.3.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1.3.2 哈佛体系结构 1.3.3 流水线技术 1.3.4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1.3.4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CISC(Complex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结构有其固有的缺点,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引入新的复杂的指令集,为支持这些新增的指令,计算机的体系结构也会越来越复杂。 CISC各种指令使用频率相差悬殊: 20%的指令会被反复使用,占整个程序代码的80%; 80%的指令却不经常使用,在程序设计中只占20%; 1979年由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RISC(Reduced Instruction Set Computer,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RISC并非只是简单地去减少指令,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了如何使计算机的结构更加简单合理地提高运算速度上。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RISC体系结构应具有如下特点: 采用固定长度的指令格式,指令归整、简单、基本寻址方式有2~3种。 使用单周期指令,便于流水线操作执行。 大量使用寄存器,数据处理指令只对寄存器进行操作,只有加载/存储指令可以访问存储器,以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 所有的指令都可根据前面的执行结果决定是否被执行,从而提高指令的执行效率。 可用加载/存储指令批量传输数据,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 可在一条数据处理指令中同时完成逻辑处理和移位处理。 在循环处理中使用地址的自动增减来提高运行效率。 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决不能认为RISC架构就可以取代CISC架构,RISC和CISC各有优势,而且界限并不那么明显。 现代的CPU往往采用CISC的外围,内部加入了RISC的特性,如超长指令集CPU就是融合了RISC和CISC的优势,成为未来的CPU发展方向之一。 最成功的也是第一个商业化的RISC实例就是ARM,因此RISC就是ARM的别名。 第一章 嵌入式系统概述 1.1 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 1.2 嵌入式系统的核心技术 1.3 计算机体系结构 1.4 Cortex-M3 体系简介 1.4.1 ARM发展的历程 1.4.2 CortexTM-M3处理器简介 1.4.3 STM32 系列微控制器 1.4.1 ARM发展的历程 1985年4月英国Acorn Computer Group开发出RISC处理器。 1990年成立ARM(Advanced RISC Machine Limited,英美)。 1993年推出第一款嵌入式 RISC 核心,即ARM6; 1993年ARM7 ; 1997年ARM9TDMI ; 2002年发布ARM11; 2004发布首款基于ARMv7体系结构的 Cortex-M3 处理器(而不再继续称ARM12),M系列主要是针对微控制器领域; 2005发布Cortex-A8,A系列开放式操作系统的高性能处理器; 2006年发布Cortex-R4,R系列则面向深层嵌入式实时系统应用,如汽车电子; 2007推出SecurCore SC300处理器,面向智能卡领域; 2009发布2GHz 频率的?Cortex-A9 双核处理器,和积最小、功耗最低和能效最高的?Cortex-M0处理器(兼容M3); ARM发展的历程 ARM发展的历程 按照ARM公司的经营模式,ARM只提供IP核(知识产权),ARM公司本身并不生产、销售芯片。 ARM是业界领先的微处理器技术提供商,提供最广泛的微处理器内核,可满足几乎所有应用市场对性能、功耗及成本的要求。再加上一个富有活力的生态系统(拥有 1000多家可提供芯片、开发工具和软件的合作伙伴)。 至2013年已售出超过 300 亿个处理器,每天的销量超过 1600 万,是真正意义上的“The Architecture for the Digital World?”(面向数字世界的体系结构)。 2001年ARM进入中国。 目前在中国发展迅速,每年都有超过10万名工程师、大学生得到相关的技术培训,所有高校开设了ARM课程。 ARM发展的历程--Cortex系列 按嵌入式系统的典型应用分类: Cortex-A:高性能(High Performance),针对日益增长的运行Linux、WinCE、Symbian等操作系统在内的消费者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