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解读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年考试说明解析 一、稳中有变 趋于稳定 从2015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来看,语文命题将保持稳定,从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结构到赋分比例,均没有明显变化。 第一大变化指导思想与考试内容   与2014年的指导思想相比,2015年《考试说明》中的“命题指导思想”略有微调,具体表现在将其中“依据《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中的“课程标准实验版”去掉,其他内容保持不变。 二、分值变化 2014年说明 1.语言文字运用,共27分。 2.古代诗文阅读,共30分。 3.名句名篇,共6分。 4.现代文阅读,共27分。 5.作文,共60分。 2015年说明 1.语言文字运用,约27分。 2.古代诗文阅读,约30分。 3.名句名篇,共6分。 4.现代文阅读,约27分。 5.作文,共60分。 三个“约”说明,小题的题量和分值可以有所增减,也可能导致大题分值有所增减。 (一)可以减少的 山东卷第一大题语言文字运用15分,第三大题文言文12分,都是比较高的。一般为12分和9分。其中近义词填空题、文言虚词题,许多考卷没有。减少的可能性大些。 (二)可以增分、变化的 1.第五大题比较灵活,三个小题分值变化是常情,增加题量可能性不大 2.论述类阅读,有些是10分、11分,其中有填空、简答题。此处增分的可能不大,因为,不利于答题卡使用。 3.可能性比较大的是第六大题现代文阅读题(文学类、实用类)18分增至20分。 大阅读18分偏少。全国有几个18分的,一个15分的,但有其他情况,如有文化经典、微写作等等。 如果增加可能性有三种: A. 增加小题分值,如湖南卷21分,4个小题分值为4.5.6.6。 B.增加小题题量,如重庆卷23分,5个小题分值为2.5.4.5.7. C.探究题分值提高,新课标卷、大纲卷都是为8分。 AB不足为虑,C应该注意。要求提高了,要注意多角度思考充分解答,要注意有观点有分析。 第三题型变化-新增9道题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将前三题改为2014年北京卷高考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 甲 (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 乙 (蕴涵/内涵)与品位。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 丙 (吟咏/涵泳)起来锒锒上口,齿颊留香。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是(2分) A.秋稔(rěn)冬祥 意蕴 B.楹(yíng)联 齿颊留香 C.言简意赅(gāi) 撰写 D.镌刻 锒锒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万户杨柳依依 B.千家喜气洋洋 C.春回爆竹声声 D.春来微风缕缕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题写 内涵 吟咏 B.题签 内涵 涵泳 C.题写 蕴涵 涵泳 D.题签 蕴涵 吟咏 4.下列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 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 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张贴 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 (将前三题改为2014年北京卷高考题) 2-7、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两个成语、两个实词 动 名)(2014广东)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 连篇累牍 B. 如鲠在喉 C. 梳理 D. 受众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一18题。(6分)2014福建卷 二十四节气令我们惊叹和叫绝

文档评论(0)

三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