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30311共29张课件
4 、制定计划 (1)自变量:土壤微生物的有无 (2)因变量:落叶是否腐烂 (3)无关变量:落叶的种类、土壤的理化性质、埋入土壤的时间等 (4)自变量设置方法:取两份土壤,一份为自然状态(对照组),一份放在60OC恒温箱1h灭菌处理(实验组) (5)在实验室进行 (6)实验步骤的设计。 5 实施计划 (1)把自然土壤和灭菌土壤分别放到两个无菌操作室中。取相同重量的自然土壤和灭菌土壤于两个无菌容器中。 (2)加入相同数量的落叶和土壤混匀,并加入等量的无菌水,使土壤湿润即可。 (3)保证无外界微生物的干扰,并保持相同的理化因素 。通入等量的无菌空气。 (4)每五天观察记录一次,并控制变量和调整变量到适宜。连续记录一个月左右。 探究:土壤中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分组 2.实验组灭菌 3.叶分两组 4.埋入土中5厘米 5.一个月后取出 6.对比 (左为实验组,右为对照组) 6 、结果分析 项目 对照组土壤 实验组土壤 预期结果 结论 7 、表达交流 落叶腐烂 落叶没有腐烂 落叶腐烂是土壤微生物 分解作用的结果 方案二 1 、确定题目 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2 、提出问题 土壤微生物对淀粉分解吗?如分解,那分解成什么? 3 、作出假设 土壤微生物能将淀粉分解成可溶性的还原糖。 4 、制定计划 (1)变量是微生物。可以用自然土壤浸出液和蒸馏水做对照。 (2)其他的变量有温度、湿度、溶液的量等,要保持相同。 (3)在实验室中进行。 (4)实验步骤的设计。 5 实施计划 实验过程及结果、结论 组别 A B 等量淀粉糊 + + 30ml土壤浸出液 + — 30ml蒸馏水 — + 放置7天 20℃ 20℃ 分组 A1 A2 B1 B2 碘液 + — + — 斐林试剂 — + — + 颜色变化 结论 不变蓝 砖红色 沉淀 变蓝 无砖红色 沉淀 土壤微生物对淀粉有分解作用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课外活动中发现植物的落叶在土壤里会逐渐腐烂,形成腐殖质。他们猜测落叶的腐烂是由于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不同生态系统的土壤微生物分解能力不同,并设计了实验进行验证。 (1)实验设计首先要遵循的是 原则 和 原则。 (2)以带有同种落叶的土壤为实验材料,均分为A和B。实验A不做处理(自然状态);B用塑料袋包好,放在60℃的恒温箱中灭菌1h。B处理的目的是 单一变量 对照 杀死土壤微生物,同时避免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变。 Bio.sdedu.net 刀锋课件 Bio.sdedu.net 刀锋课件 讨论: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都是由地球提供的,为什么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第3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第五章 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也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范围: 循环发生在: 物 质: 二、特点: 生物圈 C、H、O、N、P、S的化学元素 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 ②反复利用,循环流动 一、概念 ①全球性 碳的循环过程 碳元素约占生物体干重的49%,碳是有机化合物的“骨架”,没有碳就没有生命。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是以CO2的形式进行循环的。 生物 群落 组成生物体的C、H、O、N等元素 无机 环境 反复循环 任务一:建立一个碳循环简图 大气中的CO 2 消费者 生产者 分解者 3 1 2 4 5 6 7 无机环境 (CO2) 生物群落 (有机物) 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呼吸作用、微生物分解作用 碳循环的图解 化石燃料 大气环境 生产者 分解者 消费者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分解作用 摄食作用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形成石油、 天然气等 呼吸作用 燃烧作用 碳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代谢反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光合作用 化能合成作用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____和___________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的存在形式是___ _。 CO2 1、碳存在的形式 含碳有机物 碳酸盐 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 三、实例 (一)碳循环 4、返回无机环境的方式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化石原料的燃烧 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返回到无机环境。 3、进入生物群落的形式:碳以________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CO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年数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同步检测 2(带答案).docx VIP
- 数据治理概论课件:数据治理工具.pptx VIP
- 08J907 洁净厂房建筑构造.pdf VIP
- 04G323-2 图集钢筋混凝土吊车梁(工作级别A4、A5).pdf VIP
-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唐诗五首《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公开课课件.pptx
- 幼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pptx VIP
- 惯性器件原理课件.pptx VIP
- 新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标准解读.pptx VIP
- 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doc VIP
- 莫桑比克考察报告.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