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北朝青瓷课件
*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南北各民族大融会的一个时代,特别是西方文化东来,给古老的中华带来了许多新鲜的东西。如佛教,伊斯兰教均是此时传入中国的。瓷业生产自两晋以来持续发展,生产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白瓷的发明更是南北朝瓷业的一大成就。20世纪60年代考古工作者曾在河南安阳武平六年(公元575年)范粹墓出土了少量白瓷,其胎体用北方次生高岭土做成,釉为白色,玻璃质强。而后在河北刑窑早期窑址也发现了北朝时烧制的白瓷产品。虽然此时的白瓷白度并不高,但已充分说明当时的工匠们已初步掌握了减少胎釉中铁元素含量的技术,为中国瓷器生产的全面发展特别是釉下彩瓷的诞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南北文化、中西文化的融汇贯通在瓷器的妆饰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代表佛家的莲花被普遍用来装饰瓷器,各类胡服陶俑也都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通常南北朝瓷器仍主要由东南各窑场生产,普遍胎底较为粗松,多呈灰白色或褐色,气孔明显。釉面仍以青黄色为大多数,胎釉结合不甚紧密,易开片,故许多器物留存至今其釉面大多已脱落。装饰方面仍以器物造型变化为主要手段,但已开始做多种新的尝试如刻划花、贴花、贴塑等等。 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1年) 通高24.7厘米 口径6.7厘米 底径7.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盘口、弯柄、细长颈、长圆腹、平底,上腹至肩一侧有一个长冠鸡首,另一侧有柄,上端连接盘口,下端连接肩腹间。 鸡首壶是六朝青瓷中常见的一种器型,不同时代的鸡首壶有不同的造型特徵,时代越早形体越矮,时代越晚,形体通常越高,南朝鸡首壶即属后一种,壶颈长,把手高于盘口,鸡冠长,嘴部中空,这些特点,在早期鸡首壶上均不见出现。此器型体顽长,制作比前略显粗率,具有南朝鸡首壶的典型风格。 [南朝] 青瓷鸡首壶 名作欣赏 高21.5厘米 口径1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大口、折沿、短颈、圆腹,平底假圈足。肩围置流、柄及两竖系。短流略弯,双系孔较大。短柄上立、外翻,便于把握,与鸡头、羊头壶的弯曲长柄截然不同。青绿色玻璃质釉,映出刻、剔、刮装饰。肩、颈部凸起覆、仰莲瓣纹,间以卷草纹。颇具佛教艺术色彩。造型丰满,实用性强。此种器物唯见南朝时期。 [南朝] 青瓷刻花双系单柄壶 通高10.7厘米 口径15.5厘米 底径10.4厘米 一九七五年江西省吉安县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 托盘平口微敛,斜腹壁,圆饼状实足。盘中央塑一内凹的圆圈,承托一只平口,弧腹壁,圆饼状实足的碗。碗外壁饰重瓣仰莲纹一周,托盘内心铺开莲瓣纹,使碗与托盘相配合,形成整体造型,宛然似一朵盛开的莲花,罩以均匀的青釉,是一套造型、纹样精美,独具匠心的典雅茶具。我国饮茶历史悠久,江南是茶叶的原产地,饮茶习俗最先流行于南方,因此,早期的青瓷茶具多出于江南。 [南朝] 青瓷莲纹托碗 高27.5cm 口径6.5cm 底径7.6cm 杯形口、口下折、束颈、丰肩、长腹、腹下渐敛、圈足。杯形口中部刻弦纹,器肩部刻花瓣纹,下腹刻仰莲纹。通体施平滑莹润的青釉,釉色青中显黄,底部露胎。该器制作规范,造型挺拔秀丽。 [南北朝] 青釉刻莲瓣纹瓶 [南北朝] 青瓷六系美人瓶 高49.5厘米 口径17.3厘米 底径16.8厘米河南省上蔡出土,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此类器形在先秦和两汉多为铜制,此尊为青瓷制。喇叭口,长颈,椭圆腹,底较高,有盖。器身使用贴花堆塑和线刻的工艺,装饰仰覆莲,器盖亦用莲花装饰,整器纯朴庄重,美观实用,反映出北朝时期青瓷制作的成就。 [北朝] 青瓷浮雕莲花纹六系盖尊 高20厘米 横宽16.5厘米 长口径6.3厘米 一九七一年河南省安阳县洪河屯村北朝武平六年范粹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馆藏 此壶形体扁圆,上窄下宽,口微侈,短颈,颈与肩连接处装饰联珠纹一周。肩两侧各有一小孔,作穿带用。平底实足,周身施黄釉。腹两侧为模印相同的“胡腾舞”图案。由五人组成,中间一人舞于莲座之上,左一人弹琵琶、一人拍钹,右一人吹笛,一人作击掌状。五人均穿胡服,窄袖长靴,深目高鼻,神态生动,俨然一幅富于生活情调的龟兹乐舞场面。该壶受外来风格的影响,造型别致,胎质细腻,是研究中西文化交流及乐舞发展史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北朝] 黄釉印“胡腾舞”扁壶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