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蘭病蟲害管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李昱輝文心.doc

文心蘭病蟲害管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李昱輝文心.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心蘭病蟲害管理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李昱輝文心

文心蘭病蟲害管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 李昱輝 文心蘭病蟲害 (一)真菌性病害 1.花枯病 2.疫 病 3.炭疽病 4.白絹病 5.灰黴病 6.花瓣斑點病 7.小粒菌核病 (二)細菌性病害 1.軟腐病 2.葉斑病 (三)文心蘭蟲害 1.薊 馬 2.葉 璊 3.蚜 蟲 4.斜紋夜蟲 (四)病毒病害 1.CyMV 東亞蘭嵌紋病毒 2.ORSV 齒舌蘭輪斑病毒 3.CMV 胡瓜嵌紋病毒 文心蘭是目前台灣切花內外銷最多之蘭屬,其中幾以Onc. Gower Ramsey(南西)之栽培供切花最多,因其開花期不定,幾可周年生長切花,加以栽培容易,只要遮陰就可栽培,栽培面積年年增加,估計約200公頃,分佈全省,但以中南部較多。文心蘭真菌性病害有花枯病、疫病、炭疽病、灰黴病、白絹病、花斑點病、小粒菌核病,其中除花斑點病及小粒菌核病為地區性病害,白絹病很少外,其它皆普遍發生。細菌性病害有軟腐病及葉斑病。 (一)真菌性病害 1.花枯病 2.疫 病 3.炭疽病 4.白絹病 5.灰黴病 6.花瓣斑點病 7.小粒菌核病 1.文心蘭花枯病 花枯病由病原真菌 Fusarium subglutinans 所引起,可危害花苞及莖部,危害花苞朵後影響花朵正常開放而提早凋謝,危害假球莖時會引起植株整株萎凋。其傳染途徑除空氣傳染外,另一主要來源就是栽培基質包括蛇木屑、椰子殼、水草等,目前調查顯示以蛇木屑為栽培基質最多,經由埔里進口種植介質之總代理處採樣測試結果,帶花枯病菌比率相當高,約佔90%以上,經蛇木屑分離得到花枯病菌不同20支菌株,回接文心蘭花朵均可罹花枯病並顯現相同病徵,由此可知蛇木屑所帶花枯病菌均有病原性。 文心蘭花枯病病徵 文心蘭花枯病 花苞黃化掉落 已開花之花朵經孢子懸浮液接種後一天柱頭即開始長黴,經2~3天花粉塊發病變黑褐色,7天後開始凋謝落花。低溫(4~12℃)雖可發病但病勢進展緩慢,24~36℃發病最嚴重。33.2~100%相對濕度下發病差異不大。藥劑試驗結果,接種三天或接種後噴藥皆無防治效果。噴藥三天接種者,以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3000倍最好。 文心蘭花枯病 花枯病菌侵入柱頭後花朵提早凋謝 文心蘭花枯病 病原菌由莖部侵入組織造成植株萎凋 枯病研究結果: 1. 經南投縣埔里鎮調查7~9月發病最嚴重。 2. 花枯病菌最適發病溫度為28~30℃,相對濕度於33.2~100%發病差異不大。 3. 經室內藥劑篩選,以貝芬得及得克利可完全抑制菌絲生長和孢子發芽;撲克拉及撲克拉錳只抑制菌菌絲生長。 4. 花枯病菌經文心蘭園藥劑篩選,以得克利、撲克拉錳及貝芬得均有效。 5. 帶花枯病菌栽培介質蛇木,經浸藥篩選結果,以25.9%得克利水基乳劑1000倍、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3000倍及80%鋅錳乃浦可濕性粉劑400倍三種藥劑浸三天之效果較優。 6. 蛇木藥劑處理三天與定期每月噴藥2-3次可降低花枯病發生。 栽培介質蛇木帶花枯病病菌百分率 花枯病防治藥劑: 目前沒有正式推薦防治藥劑,可試用25.9%得克利水基乳劑1000倍或50%撲克拉錳可濕性粉劑3000倍或80%鋅錳乃浦可濕性粉劑400倍或65%貝芬得可濕性粉劑1000倍,任選其中一種藥劑輪流防治,每隔七天施藥一次。 2. 文心蘭疫病 蘭花疫病菌由 Phytopthora spp. 所引起。 疫病病徵: 疫病菌在感染文心蘭時,沒有傷口亦可侵入葉片、花器、假莖及新芽等部位。初感染時,患部出現水浸狀斑點,而後病斑擴大,除花器褪色凋謝外,罹病部位呈暗綠色或淡褐色,組織雖然腐敗,但不會被水解而潰爛,亦無惡臭氣味產生,病斑會向上下部位擴展,造成葉片黃化脫落與全株萎凋枯死。 疫病生活史: 疫病菌之菌絲多核無隔膜,在陰濕環境下,即開始行無性繁殖,在寄主表面生長出孢囊梗與孢囊,孢囊遇到水分時,即間接發芽,孢囊之細胞質分化釋放游走子。孢囊與游走子是疫病菌之主要傳播器官,需靠水分(包括風雨、灌溉流水、噴灑灌溉水)攜帶。當遇到新寄主或原寄主之健康部位,孢囊可直接侵入寄主;游走子靜止後發芽亦可侵入寄主表皮組織,長出菌絲。菌絲在寄主細胞內外生長蔓延誘發病害。菌絲在寄主體內,亦會形成厚膜孢子。疫病菌之其他器官(包括菌絲體、厚膜孢子及有性世代之卵胞子),亦可被人畜、鳥獸、昆蟲、工具等帶往遠處,成為初次感染源,開始另一個生活史。 在植物死亡後或環境不適合時,疫病菌一般以菌絲或厚膜孢子形態,靜止存活於罹病組織或植物殘體中,或以厚膜孢子與孢囊短期存活於土壤中,靜待合適之環境,以循環新的生活史。 只要數天之時間,即可完成無性世代生活史。在自然界,大部份之異絲性疫病菌不需經有性世代,即可重複循環其無性世代之生活史。 疫病發生生態: 因蘭花性喜高濕,其幼苗時期更需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