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多排螺旋CT头颈联合CTA扫描技术优化.doc
关键词:血管造影术
头颈联合CTA 扫描便于系统全面了解整个头颈部血管情况,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真实准确、清晰直观血管图像,具有微创、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特点,因而在头颈部血管评估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Seruga 等研究表明,采用VR 三维成像技术,高分辨螺旋CTA 诊断颅内血管动脉瘤的敏感度达98. 3 %。这是由于多排螺旋CT 以其高速、各向同性的特点使这一技术得以简单实现,因此目前多数医疗机构已开始该项检查。现在扫描方法主要包括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CTP2CTA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联合扫描技术、小剂量造影剂预扫描测量相关时间-密度曲线( time-density curve , TDC) 技术、以及经验预测延迟扫描时间技术,本文通过对前两种技术的应用比较(简称A、B 组) ,旨在探索头颈联合CTA 检查最佳扫描技术。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临床资料 2005 年12 月- 2006 年11 月,因患有不同程度偏瘫、脑供血不足等症状而来我院行64 排CT 头颈联合CT 血管造影者,共197 例,其中男102 例、女95 例,平均年龄62 岁(34~78 岁) ,正常76 例,患病121 例。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成A、B 组,A 组91 例,男48 例,
女43 例, 平均年龄59 岁( 34 ~ 72岁) ,正常35 例,患病56 例;B 组106例,男54 例,女52 例,平均年龄63 岁(37~78 岁) ,正常41 例,患病65 例。
1. 2 研究方法 设备使用TOSHIBA公司的Aquilion64 排螺旋CT ,扫描范围:主动脉弓下缘至颅顶,扫描参数:准直0. 5 mm ×64 mm ,球管旋转一周时间0. 5 s ,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25mA ,FOV 200 mm ,由足侧向头侧扫描, 扫描时间约7 ~ 1 0 s 。Nemoto双筒CT 专用高压注射器,20G 静脉留置针穿刺肘静脉,造影剂欧苏典海醇(300 mg/ ml) ,流速5 ml/ s ,生理盐水40 ml ,流速5 ml/ s。固定受检者头部,扫描开始前嘱其禁做吞咽动作。所有扫描检查均由同一技师完成。使用BOOST 算法重建原始数据,使用VITREA3. 8 工作站进行MP、MIP、VR、CPR 三维成像。
A 组利用TOSHIBA 公司的SURESTART 软件使用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监控层面定于主动脉弓断面,理论触发阈值100 Hu ,结合手动触发;B 组使用CTP-CTA 联合扫描技术,根据头灌注结果计算延迟触发时间。
1. 3 评价方法 客观测量颈总动脉起始部、椎动脉起始部、颈总动脉分叉部水平以上2 cm 颈内动脉、椎动脉CT 值及同层颈静脉CT 值,并计算同层动静脉CT 值差,延迟扫描时间统计、平均造影剂用量统计,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造影剂过度浓聚现象统计。上述测量工作由两名资深主治医师完成,事先不知分组情况。采用SPSS 13. 0 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t 检验。
2 结果
2. 1 所有检查均顺利完成,并测量出相应数据,所得结果。
2. 2 两组数据经过统计学检验,证明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同层动静脉CT 值差、平均造影剂用量、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造影剂过度浓聚现象,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1) 。表明CTP2CTA 联合扫描技术较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能明显节省造影剂用量,同层动静脉对比度较后者清楚。
2. 3 B 组受检者经头灌注检查,发现32 例有头灌注异常,与CTA 结合分析可以更为全面地掌握患者血供状况。
3 讨论
3. 1 头颈联合CTA 检查扫描范围广,观察血管数目多,邻近骨质结构复杂,三维处理困难,因此对扫描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尤其对扫描时相的准确把握尤为关键。成功的扫描首先要求靶血管浓度维持在相当水平之上,而静脉和相邻器官处于最小增强幅度,这样的图像才具有足够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并且适宜工作站进行三维处理;其次扫描应尽量少用造影剂和避免不必要的放射投照,以尽可能减轻对受检者的放射损伤和减少肾脏负担。
3. 2 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是目前CTA 检查的主流技术,多数医疗中心采取该扫描方式,这一技术能有效避免个体差异,得到较为理想的检查结果。但据文献报道该技术也存在一些弊端,我们在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现简单总结如下: 触发阈值的不确定性易导致触发技术的主观依赖性,适当的触发阈值是实时监控触发技术成败的关键,而扫描范围、造影剂浓度、注射速率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阈值大小,如果应用不当会导致扫描提前或延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4-2025学年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一(上)月考物理试卷(10月)(含答案).docx VIP
- 育婴员职业守则课件.pptx VIP
- 蔬菜生产技术课程标准.docx VIP
- 2025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总复习-第1部分 专题12:记叙文阅读之主旨把握(讲义)(教师版).docx VIP
- 硅铁冶炼培训课件.pptx VIP
- 水土保持工程监理规划.pdf VIP
- 政务云平台 第4部分:系统部署和迁移要求_地方标准编制说明.pdf
- DB37T-政务云平台监管指标体系及编制说明.pdf VIP
-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一章检试测卷.doc VIP
- DB37T 4394.4—2024政务云平台 第4部分:系统部署和迁移要求.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