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對黑澤隆朝臺灣音樂調查的再研究王櫻芬-原住民民族學院.doc
我對黑澤隆朝臺灣音樂調查的再研究 王櫻芬 2010.10.20
紀錄:族群系一:賴秀鳳
1.何謂再研究?
Why? 我為甚麼要作黑澤的再研究?不可忽略前人採集的成果
How? 我如何作再研究?從歷史脈絡與音樂變遷角度切入了解
What? 我從中發現了甚麼?曲目中不少是經常為外人演出的經典曲目
有甚麼其他心得?例如阿美族田浦的月見舞,在日本人統治時期就已是著名觀光節目。賽夏族矮人祭pastaai已是竹東神社奉納演繹。
還有甚麼要作的?所以之後的研究呢?間諜資料出土了,有人開始對他產生興趣。
廣義:任何對前人研究成果的檢驗
對使用田野調查的學科而言
兩種改變
調查對象:比如說當時部落有什麼背景。
調查方法或觀念:比如說當時他的調查所用的方法或概念跟現在的差異,他當年怎樣做音樂調查,從現在點去檢討跟反省,去重新評價作研究。比如:歷史意義。
2.我為甚麼要作黑澤的再研究
◎黑澤的重要:
1.他在台灣音樂史跟音樂學科史有重要性。
2.1943年他提出台灣原住民音樂具有多樣化的特殊狀況。
3.他是第一位提出來的台灣原住民音樂的重要性,介紹到國際學界。
4.1973他寫了台灣高砂族的音樂,首度呈現台灣原住民各族群音樂基本特
徵與文化,出版之後就被當作研究台灣原住民音樂之經典著作。
5.1974又出了唱片,用聲音而非文字把這些特徵呈現出來,他是用1943年
錄下來的音來做這些出版基礎。
◎過去的疏於研究和誤解:1960~~2000年代當台灣音樂界開始注意到黑澤,但
台灣還沒有學者很深入全面探討他做音樂調查的過程,去了哪裡錄了什麼採集了什麼做了什麼,以及為什麼在那時間點來這裡做些什麼?那時戰爭期間物資又缺乏?之前有學者提問但無解答。王老師說他很幸運,從他家屬捐贈的遺物得以看到他留下來的這些資料。原本這些東西放在大學圖書館,沒有人去注意到跟研究到。他是1987年過世的。王櫻芬跟劉玲玉(在日本教音樂的台灣人),聯手作此資料。網頁上有很多錯誤的黑澤的介紹描述。(所以引用資料等請聽王櫻芬版本比較正確~~)
◎近年來的批判
◎我想解決的問題:了解他在何種時空背景下想了解這些東西,我們可以從中
學到什麼呢?黑澤這一輩非常強調音樂進化論的想法、音樂起源論。所以蠻被現在的反思理論所批判。例如田調研究與被研究者之間的不平等關係,權力問題,背後是不是有殖民色彩及學科反思潮流,日本學界對於殖民時期從事的田調開始進行自我批判。例如:黑澤去做東南亞調查去看他日記,可以看到他當中出現輕視與優越感~~
調查動機?為何那時要來(戰爭局勢)
調查過程?如何過程中完成哪些事情?
調查成果?歷史上怎樣被看待與評價
3.我的研究目的
重建其調查動機、過程、成果
重新評估其利弊得失
與其他採集成果進行初步比較,以了解該調查的歷史意義
4.我的方法、角度、出發點
方法:史學和民族誌:從現在存活者進行訪談跟史料作對話與相互應證。
角度:音樂社會史和民族音樂學(方法跟觀念),不是社會學喔!
出發點:學科反思
音樂學:西方、中國、日本
人類學:採集史(collection history)、戰時人類學調查活動:調查是為了統治~~基本手段,這是日本制定殖民政策的作法
5.再研究的過程:評估其利弊得失,與其它之前與之後採集者成果進行初步較
以了解該調查的歷史意義
資料收集:2000年從南管研究轉向台灣原住民音樂研究,我從田邊尚雄開
始,1922年日本第一位來台灣做調查的,黑澤1943是最後。
翻譯:黑澤調查日記和《台湾高砂族の音楽》
訪談:
日本
臺灣
6.重新踏查:2005年8月:2005年重回田野調查現場~~把黑澤放在歷史脈絡看他們之前跟之後的人(語言學家、其他 音樂學家)一位在統治台灣期間來的音樂學者。
歷史錄音和採譜的比較:
日治:北里闌、田邊尚雄、竹中重雄
戰後:呂炳川、小泉文夫、許常惠、明立國、吳榮順、余錦福等等
7.資料收集
黑澤資料
檔案資料:調查日記、田野筆記、小抄、素描、樂器調查票、記事簿、照片、書和唱片解說的手稿
錄音資料的彙整:臺灣、英國、美國、日本
著作:書、文章等等
相關文獻:
報紙:臺灣日日新報
雜誌:日本戰時音樂雜誌、日治臺灣的雜誌
8.重新踏查
踏查過程:
連絡人的接洽
第一次預備調查:2005年7月
正式調查:2005年8月底至2006年1月
9.踏查內容:在聯絡人都聯絡好之後,先做預備調查2005/7,把當時走過的路
先走一次。然後很密集的走一遍,七天,當時黑澤做了22個部落。
了解當時演唱者的身分:為何要去知道當時演
唱者身分→有特殊身分?公認很會唱的人?還
是隨便抓就唱?要知道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