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某校学生的课堂满意度调查 很满意:9.2% 较满意:36.8 % 不满意:46.3 % 无所谓:7.7% 不满意主要表现在: 处于被动状态 无法自由表达 76.4% 老师讲课死板无趣 引不起兴趣 53.1% 觉得上课的容量不大 但压力大 47.9% 觉得上课不被关注 少有机会表现自己的 46% 对教师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调查 喜欢学生,喜欢上课 32% 觉得课堂能带来快乐,提高生命质量 23% 觉得上课只是谋生手段 68% 因上课不受欢迎而造成压力和心理问题 37% 害怕上课想躲避的 29% 对学生没有感情,没有职业快感和追求 35% 让这样的课堂发挥优势 减负万里行的出路是增加课堂“吸引力” 现在我们就明白了 科学认识两类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 教师教的主要方式——讲 学生学的主要方式——听 理想教学模式: 学生学的主要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教师教的主要方式——精讲、点拨、梳理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全国的教师少教一点,学生就可以多学一点。 渗漏效应: 魏书生----“挑动群众‘斗’群众; 杜郎口--“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以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参与为特色,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老师仅用极少的时间进行“点拨”。他们把这种特色叫“10+35”(教师讲解少于10分钟,学生活动大于35分钟)营造以学生自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 河南漯河--读议展点练。 自主学习的天堂--导学案 教师:一是在上课前一定要把导学案做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二是提前一天把导学案发给学生,让学生课前去自主预习,也可以当堂发给学生,让学生及时预习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三是对学生的导学案自主完成情况要进行多种形式的检查。四是坚持每节课后写反思,对导学案使用情况及课堂学习效果进行反思。五是导学案是集导案、学案、作业、练习、复习于一体的载体,不允许再给学生购买复习资料。 学生:一是按照导学案目标要求,认真阅读教材、参考书或上网查资料进行自主预习,力所能及地完成导学案设计的学习内容,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与同学交流或向老师请教。二是保管好导学案,每隔一段时间,将各科导学案归类整理,装订成册,以便今后复习(针对零散的,如果是装订好的就不用了)。 看一份导学案 老太太打麻将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大字不识的退休老太太,如何学会打麻将的? 老太太要学会打麻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她想打;第二,得准许打麻将“发生”在老太太身上;第三,为老太太创设情境。 如果是一个老师,如何教老太太学麻将? 1、认识学生(老太太)——学情调查 2、创设学境(要请几个会打麻将的人) 3、研究教法(让老太太在学中玩,玩中学) ——对教师而言,他的作用就是点燃、激发、唤醒老太太学习的强烈欲望,让老太太在高峰体验中浑然忘记了时间和身体的各种不适,她就有可能超越一切而沉浸于学习中. “互动”是比较高效的学习方式 美国教育家M·希尔伯曼在《积极学习》一书中从另一个角度论证了课堂相互学习的意义。“对于我学习的东西,我会忘记。对于我听过和看过的东西,我会记得一点。对于我听过、看过并问过问题或与人讨论过的东西,我会理解。对于我听过、看过、讨论过和做过的东西,我会从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教过另外一个人的东西,我会掌握。” 关于“教”和“学”及“习”释义: 古文字的“教”字,右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左边一个“子”表示儿童,“子”上的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杆),所以“教”字的本义为督导儿童学习,引申为指导、培育、训诲等义。 学:造字法、形声形声。本作“壆”,象双手构木为屋形。后作声符,加“子”为义符。子,孩子。小孩子是学习的主体。本义:学习)学,识也。——《广雅》好学近乎知。——《礼记·中庸》念终始典于学。——《礼记·文王世子》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庄子·庚桑楚》远寻师学。——《后汉书·列女传》学而时习之。——《论语》 “习”(習,数飞也。)――《说文》原义是小鸟频频起飞,指从自身实践经验中获得知识技能等。 要让学生参与课堂,就得让教师让出课堂;虽然要教师让出课堂,但教师仍然是课堂的组织者。所以,让学生参与课堂最大的阻力,并不在于学生是否愿意参与,而是教师如何从课堂主导者转换为课堂组织者;这并不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而是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