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沈鹏《书法,在比较中索解》 张忠田.doc
读沈鹏《书法,在比较中索解》
文/张忠田
诗、书、画的关系,是书法理论研究绕不开的一个课题。沈鹏先生《书法,在比较中索解》一文,通过作者本人多年的书法实践对此进行了认真诠释,这对于我们认识这个问题是有益的。但沈先生的索解,有的地方并无找到确实答案,有的地方先生自己也陷入迷茫。
关于诗、书、画同源。沈先生研究认为,“书画同源的“源”,就要追溯到象形文字了。不过“象形” 在“六书”中只占其一,汉字中真正属于“象形”的不多。再把“书画同源”的概念扩大,便指向书画的工具、表现手段、艺术理念。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 ”、“经营位置”,相对于书法的笔法、构建。诗、书、画的关系:诗,艺术化的语言,书,艺术化的文字,画,艺术化的世界。世界,即自然界、人类社会,是人类认识的起源,也是诗、书、画的源泉。沈先生解读诗、书、画的关系,之所以,就在于把诗、书、画都具体化了,把诗、书、画作品当作诗、书、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赞誉王摩洁书画作品的,不能用来说明普遍意义上书、画的关系。诗言志,也是诗的一种境界,诗,还可状物,还可明理,只有状物的诗,才会诗中有画。春蚕蜡炬诗,是哲理诗,当然不能入画啦!书法是什么,是汉字书(刻)写的艺术,书法是历代传世书法作品的抽象,而不是某一件作品。沈先生用张旭写古诗四首没有出现四种风格的解读,就是把具体化的书法作品当做书法的缘故!书法家若写杜甫秋兴八首,也不会出现8种风格(笑)!但是,我们在欣赏秋兴八首的作品时,还是能感受到杜诗的魅力,能读出诗中的画来!再者,书,心画也,也是特定意义上说的。其实,书,可记事,可把玩,可传语,不能把特定意义上说的普遍应用。当然,书为心画,是书法家达到一定艺术修养才能实现的境界,不是所有会写字的人,不是所有书法家在创作所有作品时都能达到的境界。但作者在创作时的心境会影响作品的风貌,这是不言而喻的。不过这种影响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体察出来的!书法,在比较中索解
沈 鹏
诗、书、画结合,今天还有没有魅力?很难设想与过去年代相提并论,文化环境、欣赏趣味有了很大差异。但是文化有传承性,研究传统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示。“三绝诗书画”一向是中国传统文人追求的目标。这种追求可说与生俱来,同生命的追求相一致。书
“书画同源”的说法很早。据《历代名画记》,最先创造文字与绘画时,二者“同体而未分”。照此,书画同源的“源”,就要追溯到象形文字了。不过“象形” 在“六书”中只占其一,汉字中真正属于“象形”的不多。再把“书画同源”的概念扩大,便指向书画的工具、表现手段、艺术理念。绘画“六法”中的“骨法用笔 ”、“经营位置”,相对于书法的笔法、构建。《历代名画记》的作者张彦远又说王献之作一笔书,陆探微作一笔画,“故知书画用笔同法”,这又把书画的“源” 拉近了一步。书法之于绘画,还可以说前者为后者提供了抽象的美学原则,而绘画也丰富了书法的美学思想。有位画家曾对我说:为什么常谈书法影响绘画而不大说绘画对书法的影响?我想可以从书法更具抽象性这一特点作解释。但既然是“一笔书”、“一笔画”,必定会互相影响。八大山人书法的中锋用笔,构图的空灵虚应,感情的冷峻超逸,很难说绘画与书法的相互影响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我们甚至可以把八大的书法当绘画欣赏,或者把绘画当书法欣赏。还有的画家,在书法中吸收树石的皴擦,兰竹的撇跳,比如石涛、徐渭等。石涛诗句“画法关通书法津,苍苍茫茫率天真”,说得很好,石涛绘画的“一画”论涵盖了书法,所谓“自一以及万,自万以治一,化一而成氤氲,天下之能事毕矣”。| 中国书法之门,第一书法互动媒体-I a M4NIb])Y+U[
诗书画结合,诗在第一位。按作品的视觉形象,画占据最重要的位置。诗,既实指画上题句,而更重要的是诗意。传统的中国文人画,倘没有题诗,会觉得缺了点什么,但有了诗句是否一定有诗意,很难说。而如果有了诗(通过书法载体)却并无诗意,便难以想象那画也果真内涵诗意。从诗、书、画的某一侧面可以看出作者的全面修养。书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一种境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者在吟诵诗的同时体味着画的境界。“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有鲜明的画面。单看这两句,似乎仅有“画”而缺少“诗”,而全诗的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大大拓宽了时空。“窗”、“岭”、“雪”、“门”、“船”都诉诸视觉,却不局限于视觉感官所及,由视觉拓展了想象。诗中有画面而不止于画面,应当说有画“意”,进一步说,有“诗意”。诗意从“画面”生发,画意由诗意得到升华。书 并非诗里所有的视觉形象必求“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所谓“画中有诗,诗中有画”为美学境界之一种。无论画或诗,其中的视觉形象必定要引起联想才够味。绘画如果停留在视觉表象,便失去了画意,更谈不上诗意。我们赞赏某幅画,说画有尽而意无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苏轼《浪淘沙》(大江东去)赏析.ppt
- 苏轼《留侯论》评论.doc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案.doc
- 苏轼《论书》解读.doc
- 苏轼词专题鉴赏.ppt
- 苏轼词两首 教案.1doc.doc
- 苏轼词对北宋豪放派影响.doc
- 苏轼诗词豪放.ppt
- 英国协会货物条款(ICC2009)“除外责任”新变化.doc
- 英国政党制度特点既发展趋势前瞻.doc
- 2025年网络文学平台版权运营模式创新与版权保护体系构建.docx
- 数字藏品市场运营策略洞察:2025年市场风险与应对策略分析.docx
- 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法规与市场前景白皮书.docx
- 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标准制定:安全防护与合规性监管策略.docx
- 剧本杀剧本创作审核标准2025年优化与行业自律.docx
- 2025年新能源电动巡逻车在城市安防中的应用对城市环境的影响分析.docx
- 全渠道零售案例精选:2025年行业创新实践报告.docx
- 2025年网约车司乘纠纷处理机制优化与行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2025年宠物烘焙食品市场法规政策解读:合规经营与风险规避.docx
- 2025年宠物行业数据安全监管政策影响分析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