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豆协会.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doc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关于我省大豆产业状况及建议 2010-04-21 21:08:12 来自: 侦探波洛(天涯霜雪霁寒宵) 关于我省大豆产业状况及建议 黑龙江省大豆协会 受跨国企业全球布局影响,龙江大豆受到巨大冲击。种植、流通、加工、产品销售都受到影响,面临严重危机。 一、种植领域面临三座山:成本加大、灾害影响、比较效益低 2008年,在国际原油价格暴涨背景下,我省农户大豆生产成本增加。黑龙江农户家庭人均生产投入1645.64元,同比增长34.2%,比上年多投入419.18元,其中因生资价格上涨导致的投入增加占到八成。前三季度,生资价格增长幅度为24.6%,影响较大的化肥价格每公斤3.08元,涨幅达29.5%、燃料价格每公斤5.34元,涨幅达33.6%、种子价格每公斤6.84元,涨幅达9.3%。 2008年春季,省内多数地区干旱,底墒不足。夏末秋初,一些地区雨水旺盛,大豆作物倒伏。秋季局部地区发生草地螟虫害。进入8月份,省内部分农区发生旱情,致使部分地区大豆百粒重降低,对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根据测算,2008年省内大豆播种面积6000万亩、产量695.78万吨,加上从内蒙经齐齐哈尔、黑河地区流入和省内进口大豆计95万吨及上年结转50万吨,龙江大豆08/09年度总供应量840.78万吨左右。 从2009年4月调研看,在国家六批收储政策影响下,水稻、玉米市场价格稳定,大豆受进口低价冲击,效益不明显。据统计,农户每亩水稻种植效益438.19元,玉米效益304.11元,大豆效益166.87元。大豆、玉米、水稻的种植效益比为1:1.82:2.63,农户增播大豆预期低,从近期调研的情况看,我省大豆播种面积可能比上年减少300万亩左右,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 二、流通领域遭遇三重门:渠道单一、无料采购、进口冲击 据黑龙江省粮食局统计: 截至5月17日,黑龙江省农民出售大豆64.3亿公斤。全省已按计划收购入库政策性大豆45.3亿公斤,占农民出售量的70.45%。从数据看,国家储备收购成为大豆贸易主渠道,往年收购主体油脂加工企业今年收购比例只占到12.87%。 近日,国储通过六批临时储备收购,将在黑龙江地区大豆收购数量增加到553亿公斤,根据协会估算,到7月省内油脂厂可能无料加工,贸易企业采购不到原料。 据海关统计,2008年中国进口大豆3744万吨,2009年前四个月国内进口大豆达到1400万吨,同比增长40%,创造历史最高进口数量。一方面是农户大豆卖不出需要国家收储,另一方面进口大豆大量进口,严重挤占龙江大豆市场份额。大量、无序的进口大豆是造成龙江大豆购销不畅的根本原因。 三、加工企业处境艰难:价格南北倒挂、市场被边缘化、缺少政策扶持 黑龙江省内大、中油脂加工企业有37家,如今,这些企业总体处境艰难,企业面临共同处境:定价权的丧失和市场的被边缘化。 在跨国企业雄厚资本冲击下,黑龙江油脂企业市场份额越来越小。1995年前后,黑龙江油脂企业豆粕、豆油可以卖到广东沿海,2003年前后,只能够销售到河北,2007年以后,豆粕销售区域多数被压缩在黑龙江,而南方油脂企业用进口大豆加工的豆油数年前已经摆上龙江超市货架,豆粕产品也于近年打入龙江市场。作为世界大豆原产地黑龙江,大豆市场一直处于被边缘化境地,没有政策、资金支持,企业面临破产风险。 2008年10月,新季大豆上市,由于国际经济危机爆发,市场价格一跌再跌。为保护农民利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国储入市,收储既稳定了市场价格,也稳定了豆农信心,有效防范了国际危机对黑龙江豆农利益的冲击。由于黑龙江省内豆农只认同国储1.85元/市斤收购价,豆农不卖低价,而进口豆到港完税价1.60元/市斤,比国储价格便宜0.25元/市斤,形成价格“南北倒挂”,油厂越加工亏损越严重。近期,油厂利用农户春播用钱压价收购,价格在1.55-1.74元/市斤,部分农户迫于资金压力,被迫销售。 4月22日,国家把收储时间延长到6月底,并跟进出台第六批100万吨大豆临时收储政策,合计国储在黑龙江总计收购553万吨,加上外省采购大豆120万吨,本地油厂采购、加工100万吨,种用25万吨,食用消耗20万吨,至7月底,黑龙江本地农户手中将鲜有豆源,我省油厂将再次面临无料加工境地。一旦这些企业资金链条断裂,外资企业趁机控股产区油厂,国家粮食安全要受到威胁。 四、外资对国内市场的垄断进程不会止步 2004年以后,国际市场投资基金利用其国际贸易经验和资金对我国大豆贸易进行疯狂打压。通过进行原料进口贸易、直接建立合资或独资企业、资金参股来控制国内大豆产业。数据显示,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四家跨国公司垄断了中国80%的进口大豆货源。目前ADM、邦吉、嘉吉、丰益国际、来宝等跨国粮商在全国97家大型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