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摘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课 从汉到元 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节课的课标要求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 归纳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趋势及影响 唐代监察使巡视边疆,在边防重地停驻下来,中央要他对地方事务随宜应付,临时得以全权支配,这即成为节度使。节是当时一种全权印信,受有此全权印信者,便可全权调度,故称节度使。 ——钱穆 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 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 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 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 故何也?”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回答:“此非他故,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 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 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军事 行政 财政 兵权收归中央 皇帝控制中央禁军 文官任地方长官 设通判负责监督 赋税大部分归中央 北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元代分省建制,惟务侈阔,尽废《禹贡》分州,唐、宋分道之旧。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 ── 清 · 储大文 中书省 行中书省 中央行政机关 地方管理机构 宣慰司 管辖边远民族地区 元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省制破坏了传统的按自然地形来划分地方区域的做法,人为地把山川自然地形割裂开来,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避免某一地区成为地方长官据险称雄的国中之国。 朝廷官外派为地方官:汉刺史、唐节度使、宋知州事、明清抚督。历代皇上总认为地方官居心叵测,不断派出中央工作组巡行地方并授予钦差重权。于是这些中央代表便由干预地方政务发展为越俎代庖,由分诸侯之权到架空诸侯,临时的特派员成了地头蛇,又演变为新一代诸侯。而皇上又要派新的中央代表来巡视这个地盘了。 地方权力越来越分散。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演变 汉朝前期 唐中后期 北宋初期 元朝 行省 制度 解决割据 加强集权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郡国并存 王国问题 元朝 北宋初期 唐中后期 汉朝前期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演变 地方权力逐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行省 制度 解决割据 加强集权 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郡国并存 王国问题 元朝 北宋初期 唐中后期 汉朝前期 从汉到元中央集权的演变 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引唐太宗语 中书门下 宰相 行政权 军权 财权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名 称 时 期 标 准 察举制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汉 朝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元 品 行 门 第 才 学 中国古代主要的选官制度 中央集权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演进 选官用官制的变化 解决中央与地方矛盾 解决君权与相权矛盾 解决特权与集权矛盾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和完善 地方机构 中央官制 选官制度 东汉末叶,太学既去其为国家养士抡材之道,因而真正的人才和荣誉反而出诸士林之内读书人的彼此推重。汉魏之间因而乃有“月旦评”一类言论机关出现。名满全国的学人,不是在朝的博士,而是在野的“躬耕南阳”一类的名士了。此风滥觞,魏晋之际,当朝者惩前代之失,其养士制度遂不再借重太学,而改用士子之间相互评议的“九品中正”制度。至九品制度再生流弊,公平合理的、普遍性的考试制度始正式确立,以迄于今。 ——摘自唐德刚《晚清七十年》附录 《汉代的太学》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