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作业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地理》必修②作业参考答案 基础部:王启红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50-60 40-50 30-40 20-30 10-20 时间(年) 人口(亿) 100 30 15 12 12 一、1、农业革命之前,人口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人口数量少,人口增长慢。 2、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给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农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3、从十八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随着社会向工业化发展,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同时由于人口基数不断增大也会导致人口增加。 二、1.第一年增加:20万×2%=4000人。 总人口数为200000×(1+2%)10=243799人       一年人口约增加243799×1.7%=4145 2.人口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 三、由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历史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人口政策、民族习惯不同,宜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 生产力水平、社会福利、文化观念、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从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 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自然环境 从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 主要因素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四、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1、促使美国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主要因素有:宗教、国土辽阔、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较优越、人口密度及数量较少、经济发达、个人需求等。 2、美国国内四次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第一次——战争,第二次——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第三次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第四次——东北部工业区地价上涨、环境污染严重。 3、美国太平洋沿岸、墨西哥湾沿岸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以及劳动力的价格提高等,美国东北部地区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而此时,美国南部和西部正大力发展新资源、新兴工业,因此吸引了大批原东北老工业基地人口大量迁入。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1、各种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某一种资源的短缺或枯竭,会影响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2、人类获得资源的数量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其变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关系最密切。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创新,可以发现新的资源,并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甚至可以寻找新的资源代替品。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1.香港商业区主要集中分布在尖沙咀和中环,处于香港的中心地带。商业区的外围主要是混合土地利用带。 2.高级住宅区和工业区的分布是相离的。 3.商业区处于香港的中心地带,混合土地利用带分布在商业区外侧,高级住宅区远离闹市,环境优美,工业区远离商业中心,交通便利。 二、1. 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由市中心向外,地租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递减。 商业、住宅和工业的付租能力随空间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 2. OA可能成为商业区,AB可能成为住宅区,BC可能成为工业区。 三、方案一居住用地集中在市中心,这样造成职工上下班交通负担较重,并且工业区处于东南和西北方向,位于盛行风向的上风向,容易造成市区的大气污染; 方案二居住用地和工业区相邻,减轻交通压力,方便居民生活,这是合理的方面;但工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南和西北方向,也就是位于城市盛行风向的上风向是不合理的。改进的措施是将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即东北和西南方向。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促进上海市等级提升的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 发达的交通 丰富的资源 2、城市的级别越高,数目越少; 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在每个高等级的城市周围总是分布着多个等级较低城市,或者说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了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服务范围。 一、英国、美国、巴西、印度四国城市化的差异 1、发达国家城市化开始早,发展中国家晚。 2、目前英、美处于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巴西处于中期阶段,印度处于初期阶段。 3、近20年英、美城市化发展变慢,印度发展较慢,巴西发展迅速。 4、发达国家城市化减速,城市居民陆续向外迁移,一些大城市中心区表现衰落迹象。城市外围出现卫星城和工业区;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环境质量大幅度下降。 5、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水平高;发展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 第三节城市化 二、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 大城市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继续增大 缓慢甚至停滞 70%以上 后期阶段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 快 迅速 30%——70% 中期阶段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分布 缓慢 缓慢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