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休克的救治及研究进展资料祥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概 述 (一)创伤发病情况 近10年全球每年受伤者数千万,因创伤致死者约100多万,伤亡人数呈增多趋势;2002年,全球交通事故受者约3000千万,死亡118万,约100万人致残; 我国每年受伤者数百万,因创伤致死者约10多万。近年来交通事故伤日益增多,创伤和中毒1957年第9 位,1975年第7位,1995年高至第4位。 全球上每年因交通伤的经济损失约56200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 (二) “休克” 历史的回顾 BC460~380年Hippocrates 抬高伤肢及用止血剂救治重伤病人; 1578~1657年William Harvey 心血管系统解剖及循环; 1731年法国Henri Francis Le De Dran 首提“休克”一词—Secouse; 1851年英国George James Guthrie 用“Shock”形容不稳定的生理状态; 20世纪初cannon and Bayliss 毒素学说; 1930年Affred Black经典实验:低血容量是创伤性休克的主要病机; 1960年提出微循环障碍学说; 1970年细胞、亚细胞损伤学说; 1980年进入分子及基因水平; 近20年体液因子损伤学说: 细胞因子:TNF(巨噬细胞释放), 心肌抑制 因子,等; 氧自由基:超氧化物自由基、羟自由基、过氧化氢和脂类氧化物等; 白细胞介素:IL-1、IL--8 (致炎性),IL-4、 IL-10、 IL-13(抗炎性); 炎症介质:组胺、激肽、五羟色胺等; 阿片呔:内啡肽、强啡肽、脑啡肽; 内毒素: 酶类:溶酶体酶等。 其中, TNF、IL-1、内毒素是最重要的体液因子,在创伤后病情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休克的定义 病理生理 分类 定义:休克是一个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为主要病理生理的综合症。 休克一旦发生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发展为难治性或不可逆性休克,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病理生理 各种休克的共同基础: 有效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微循环障碍。 三方面重要变化: 微循环变化 代谢变化 内脏器官继发病变 1、微循环变化 缺血期(代偿期): 微血管及前括约肌收缩,直接通路及A-V吻合支开放; 淤滞期(失代偿期): 微血管及前括约肌收缩消退,部分毛细血管开放; 难治期(不可逆期): 微血管麻痹扩张,DIC形成,毛细血管血流停止—无复流现象。图1、2 2、代谢变化 乏氧糖代谢导致能量生成减少及乳酸生成增多(代谢性酸中素毒), 不利影响:心率增快—慢,心排出量增加—降低,血管扩张,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右移,细胞膜上离子泵功能障碍,细胞内各种膜的屏障功能障碍。 3、内脏器官的继发病变 休克的分类: 1. 低血容量性:大量出血、血浆丢失; 2. 心源性:内源性、外源性; 3. 神经源性:头、脊髓损伤后交感神经衰竭不能维持血管的紧张度,小血管扩张,有效容量下降导致休克; 4. 血管源性:内、外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使小血管张力下降,有效容量减少导致休克; 如感染性、非感染性、过敏反应性、肾上腺功能低落下、创伤性。 创伤性休克 (一)病理生理过程及特点:复杂 1.低血容量性:伤后直接发生失血及血浆丢失; 2. 血管源性:损伤后内、外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及各种体液因子使小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渗出增加;液体向细胞内转移—有效容量下降,诱发及加重低容量性休克; 3.SIRS—SEPSIS—INFECTIVE SHOCH—MODS—MOF; 4. 创伤本身可很快使内环境紊乱:如胸部损伤影响心、肺功能等。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病史:受伤过程,部位,出血量,伤后治 疗情况; 2.症状和体症: 3.实验室检查:如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血气分析,呼吸功能,水电酸碱平衡等。 ? 轻度休克:痛苦、烦躁,口渴,皮肤开始 苍白、发凉,P 100/min 以下、有力,SBP正常或稍高,DBP增高,尿 量正常,失血20%以下。 中度休克:淡漠,很口渴,皮肤发冷、苍白, P 100—120/min ,SBP70~90mmHg,尿少,失血20~40%; 重度休克:意识模糊或昏迷,非常口渴,皮肤显著苍白、肢端青紫,脉速而弱, SBP70mmHg以下或测不到,尿少或无尿,DBP增高,失血40%以上。 (三)监测 ⑴ 临床监护 ① 意识状况:由兴奋、烦躁—淡漠、昏迷; ② 血压:SBP<原

文档评论(0)

bo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