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变态心理学201309讲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态心理学 全国最受欢迎十大医学教授(新浪教育,2009) 中国第三届内观疗法大会会长(2011) 第三届国际莫妮卡杰出奖(2012)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封面人物(2013) 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精神病学》主编(2014) 毛富强教授已招收研究生32名,毕业18名。 第一单元 研究对象 一、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 旧称为精神疾病(Mental illness)是指在理化、生物、心理、社会等各种因素作用下,导致大脑机能活动紊乱,出现知(认知)、情(感情)、意(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改变,伴有主观痛苦体验和/或社会功能损害的一类具有诊断意义的精神方面的问题。 根据症状的性质和程度,在临床上又分为非精神病性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精神病性障碍旧称重型精神病。 二、精神病学(Psychiatry) 是医学门类中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精神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预防和康复的一门学科,重点是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三、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 是一门以心理和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如何定义心理异常,心理异常的发生、种类、性质和特点、具体表现形式及心理异常造成的痛苦体验、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的损伤,等等。 四、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异同▲ 1、研究对象相同:变态心理(即异常精神活动)。 2、学科领域不同: 变态心理学:心理学→医学心理学的分支。 精神病学:医学→临床医学的分支。 3、研究重点不同: 变态心理学:变态心理的性质、特点,心理学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及心理治疗。 精神病学:异常精神活动的诊断、综合治疗、转归与预后、预防与康复。 第二单元 学科简史 一、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1、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希波克拉底,体液学说,精神异常源于有害体液流入大脑。 2、公元5世纪至16世纪:极端神秘主义,精神异常完全是因为魔鬼附身。 3、公元17世纪中叶,神经科学进一步发展。 布洛卡(1861),脑额下回萎缩,言语运动功能丧失。 帕斯德,躯体疾病的细菌理论。 关于异常心理的现代解释始于20世纪初,主要有以下三大流派: 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 2、行为主义理论(巴甫洛夫) 3、人本主义理论(马斯洛) 犹太裔奥地利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的心理分析学派,利用自由联想和梦的解析去了解人类的心理症结,并奠定动力精神医学的基础,弗洛伊德的成就将精神医学带入心因性病因论的研究范畴。 1、两个基本命题▲: (1)潜意识:是心理过程的主要部分。 (2)性冲动:是心理活动的根源动力。 2、五个推演判断▲: (1)力必多:心理活动的动力,来自生物本能。 (2)性心理发展阶段论: (3)心理结构(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和人格。 (4)人格原则: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和超我(道德原则)。 (5)防御机制:防止焦虑。 3、三种心理机制▲: (1)固着:性心理发展过程中,接受的“刺激”过多或过少,发展受挫,心理“固着”,造成人格障碍。 (2)焦虑:“本我”与“超我”的冲突导致“焦虑”。 (3)压抑:为了防止、抵御和消除“焦虑”,必须压抑、克制非理性冲动;压抑不足,冲破防御,冲突进入意识,个体能体验到痛苦;压抑过度,冲突转入潜意识,以变相形式表达出异常心理和异常行为。 1 第二节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 第一单元 正常心理活动的功能▲ 1、保障人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2、保障人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在家庭、社会团体、机构中正常地肩负责任,使社会组织正常运行。 3、保障人正常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第二单元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 一、常识性区分 内在:自我感觉精神痛苦。 外在:他人观察异常表现: 1、离奇怪异的言谈、思维和行为。 2、过度的情绪体验和表现。 3、自身社会功能不完善。 4、影响到他人的正常生活。 二、标准化区分(李心天) 1、医学标准:有病理或病理生理改变。 2、统计学标准:远低于中间值的少数个体。 3、内省经验标准: 患者主观痛苦体验。 观察者将观察到的行为与以往经验相比较。 4、社会适应标准: 维持生理、心理活动的稳定状态。 适应环境(学习、工作、交往等)。 改造环境。 三、心理学的区分原则(郭念锋)▲ 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他人横向比较) 恐惧、焦虑、抑郁、疑病; 错觉、幻觉、妄想; 自知力缺乏(临床判断精神障碍的指标)。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自我横向比较)。 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知、情、意)之间。 情感幼稚、倒错;精神分裂。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自我纵向比较)。 人格改变 应激性反应。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 一、精神症状 是指通过人

文档评论(0)

我是追梦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