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从高势→低势区,从总压头高→低区,从折算压力高→低区 可以用测压水头h w 来表示。因为测压水头为测点的高程与测点的压力水头(P/gρw)之和。 A点压力:P=(Hw—Z)gρw Φw=gZ+P/ρw =g(H w—P/gρw)+P/ρw=gHw 3.1 水势Φw : 3.2 油头与油势、气头与气势的相互关系: Φo=gZ+P/ρo=gho ; Φg=gZ+P/ρg=ghg 3、地下流体势分析: 4、势梯度与流体运移方向 力场强度:单位质量流体所受的力:E=-gradΦ ( gradΦ表示Φ的梯度, E是一个向量。) 水、油和气在同一点的力场强度: Ew=g-gradP/ρw Eo=g-gradP/ρo Eg=g-gradP/ρg 第一项为单位质量流体的重力,在数值上等于重力加速度g, 第二项表示单位质量流体体积上的压力。 静水环境: ——水的力场强度为0; ——Eo和Eg不为0,方向均向上 因气的密度比油的小, Eg大于Eo 静水环境中作用于单位质量水.油.气的力场强度 Ew=g-gradP/ρw=g-gρw/ρw=0 Eo=g-gradP/ρo= g-gρw/ρo = -(ρw-ρo)g/ρo Eg=g-gradP/ρg= g-gρw/ρg = -(ρw-ρg)g/ρg 油和气的力场强度表达式中的水动力Fw项前分别有一个系数ρw/ρo和ρw/ρg ,表示单位质量油和气所受水动力是单位质量水的ρw/ρo倍和ρw/ρg倍。 动水环境: 作用于单位质量油、气上的力,除重力g和浮力-gradP/ρ外,还有水动力Fw,水、油和气的力场强度分别为: Ew= g-gradP/ρw+Fw Eo=g-gradP/ρo+(ρw/ρo)Fw Eg=g-gradP/ρg+(ρw/ρg)Fw 图: 在不同水动力条件下,作用与单位质量 水油和气上的各种力的向量分布及力场方向 动水环境: 图:单斜输导层中,下倾水流条件下油与水的运移方向 在水动力作用下,油、气、水沿着各自势减小的方向进行流动 动水环境: 水势: Φw= gZ+P/ρw ; 地层压力:P =ρw(Φw-gZ) 将P表达式代入油势: Φo = gZ+P/ρo Φo= gZ+[ρw(Φw-gZ)]/ρo = (ρw/ρo)Φw-[(ρw-ρo)/ρo]gZ 因为:Φw = gh w ; Φo= gho 所以: hog = (ρw/ρo)hwg-[(ρw-ρo)/ρo]gZ 5、相对流体势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UVZ方法: hog =(ρw/ρo)hwg-[(ρw-ρo)/ρo]gZ 同乘以 ρo / (ρw-ρo) ,把高程Z独立出来: [ρo/(ρw-ρo)]ho =[ρw/(ρw-ρo)]hw-Z 令: Uo= [ρo/(ρw-ρo)]ho ;Vo=[ρw/(ρw-ρo)]hw 上式变换为:Uo=Vo-Z; ——Uo是油相对于水的势,Vo是水相对于油的势 对于天然气而言:Ug=Vg-Z UVZ方法: 5、相对流体势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 图:某鼻状构造的U0,V0,Z0平面图实现过程 A:等Z图(构造平面图),等高距为100m、向东南倾伏; B:等水势平面图,并叠加在构造图之上; C:ρw=1 ρo=0.8、ρw/(ρw-ρo)=5的等Vo平面图; D:由Uo=Vo-Z得出的Uo平面图 一、油气运移的相态和流动类型 二、油气二次运移的阻力和主要动力 三、地下流体的势分析 四、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与输导体系 五、油气二次运移的主要方向和距离 第三节 油气二次运移 四、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与输导体系 1、油气二次运移的通道 横穿断层运移与沿断层面垂向运移示意图 (据R.E.Chapman,1983修改) 排烃有效厚度:烃源岩中的油气能有效排出的厚度。 只有与储集层相接触的一定距离内生油层中的烃类才能排出来。 生油层有效排烃厚度约为28m(上、下距储集层各14m)。 厚层块状泥岩源岩层排烃不利,相当一部分厚度对初次运移排油无效。 2、初次运移的距离 控制排烃的因素分析 正常压实排烃模式 异常压力排烃模式 扩散模式 五、油气初次运移模式 油气初次运移可以归纳为三个模式: 本 节 要 点 1、了解油气初次运移的温压条件 2、掌握油气初次运移的主要相态特征 3、了解油气初次运移的通道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