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线测量技术要.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路勘测 第2-1节 测量符号 测量符号可采用英文字母(国家标准或国际通用)或汉语拼音字母(国家标准)表示。当该项工程需引进外资或国际招标项目时,应采用英文字母;国内招标时可采用汉语拼音字母。每一公路项目应采用一种符号。常用公路测量符号如表6.1-1所示。 公路测量符号 表2-1 名 称 英文符号 汉语拼音符号 备 注 交点 I.P. JD 转点 T.P. ZD 导线点 R.P. DD 圆曲线起点 B.C. ZY 直圆 圆曲线中点 M.C. QZ 曲中 圆曲线终点 E.C. YZ 圆直 复曲线公切点 P.C. C. GQ 公切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T.S. ZH 直缓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 S.C. HY 缓圆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 C.S. YH 圆缓 第二缓和曲线终点 S.T. HZ 缓直 反向平曲点 P.R. C. FGQ 反拐曲 变坡点 P.V. I. SJD 竖交点 竖曲线起点 B.V. C. SZY 竖直圆 竖曲线终点 E.V. C. SYZ 竖圆直 竖曲线公切点 P. C.V. C. SGQ 竖公切 反向竖曲线点 P. R.V. C FSGC 反竖拐曲 比较线标记 A、B、C… A、B、C… 冠在比较线桩号前 改线、改移、差错改正 R G 冠在里程桩号前 公里标 K K 冠在里程桩号前 续上表 名 称 英文符号 汉语拼音符号 备 注 转角 △ 左转角 △L 右转角 △R 缓和曲线角 β 缓和曲线参数 A A 平、竖曲线半径 R R 曲线长(包括缓和曲线长) L L 圆曲线长 Lc Ly 缓和曲线长 Ls Lh 平、竖曲线切线长(包括设置缓和曲线所增切线长) T T 平曲线外距(包括设置曲线所增外距)、竖曲线外距 E E 校正值(两切线与曲线长度的差值,包括设置缓和曲线所引起的变动) D J 校 超高值 Hs Hc 超高缓和长度 Lr Lc 加宽缓和长度 Lw Lj 横坐标 X X 纵坐标 Y Y 方位角 θ 计算方位角 Θc 方向角 Z Ψ 计算方向角 Zc Ψj 水准点 B.M. B.M. 高程 EL. EL. 设计高程 D.EL. D.EL. 路基宽度 B B 用地界 R/M(R.O.W) YDJ 用地界 路面宽度 b b 路基加宽度 Bw Bj 路面加宽度 bw Bj 续上表 名 称 英文符号 汉语拼音符号 备 注 流量 Q Q 流速、计算行车速度 V V 设计水位 D.W.L. SW 设位 历年最高洪水位 H.W.L. GW 高位 多年平均洪水位 M.F.L. PW 平位 历史最高流冰水位 H.I.W.L. BW 冰位 历史最高潮水位 H.T.W.L. CW 潮位 通航水位 N.W.L. HW 航位 普通水位 O.W.L. TW 通位 测量时水位 S.W.L. LW 量位 地下水位 U.W.L. DW 地位 东 E E 南 S S 西 W W 北 N N 左 L L 右 R Y 面积 A A 填高 F T 填 挖深 C W 挖 填面积 AF AT 体积 V V 长 L,1 L 宽 B,b B,b 高 H,h H,h 厚 d,δ d,δ 直径 D,d D,φ 半径 R,r R,r 三角点 △ △ GPS点 第2-2节 测量标志和记录 一、测量标志 1.标志的种类和用途 (1)主要控制桩 主要控制桩是指需要保留较长时间、反复用于 各设计阶段和施工期间的控制性标志,主要有GPS点、三角点、导线点、水准点、桥隧控制桩、互通立交控制桩等。主要控制桩应为预制或就地浇筑混凝土桩,其材料及规格如图6.2-1所示;当有整体坚固岩石或建筑物时,可设置在岩石或建筑物上。 (2)一般控制桩 一般控制桩主要包括交点桩、转点桩、平曲线 控制桩、路线起终点桩、断链桩及其他构造物控制桩等。一般控制桩为5cm×5cm×(30~50)cm或直径为5cm的木质桩。 (3)标志桩 标志桩主要用于路线中线上整桩、加桩和控制桩的指标桩。标志桩为(4~5)cm×(1~1.5)cm×(25~30)cm的木质或竹质桩。 2.标志的埋设 (1)主要控制桩应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入地下,桩顶应高出地面1~5cm,并加设指示桩。 (2)一般控制桩应打入地下,其顶面与地面齐平,并加设指示桩。 (3)标志桩应打入地下15~25cm,桩顶应露出地面5cm。标志桩作为中线桩时,书写桩号面

文档评论(0)

jizhun4585feic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